《末代皇帝》制片人杰瑞米•托马斯(Jeremy.Thomas)在北影仿清楼前
也许当天他心情不错,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倒是没有令人恐惧的大老板姿态。也许当时他闲得没事儿,看我刚从他的办公室里出来,马上直接问我,你来干什么?说实话,我那时的英文是极其初级的,偏偏托马斯的口音是带有浓重伦敦腔的英文,非常难懂。我先是愣了一下,连猜带懵地估计他在问我找他有什么事儿。然而他的秘书赶紧上前说,他还没有预约,不要管他。然而没想到的是,托马斯向秘书挥挥手示意没有关系,让他说。
我赶紧磕磕巴巴地向托马斯自我介绍:我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派来拍纪录片的。没想到托马斯迷迷糊糊的眼睛突然睁大了,然后说了一声OK,it's a good idea(好啊!好主意)。我一听这答复,心中立马乐开了花,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正当托马斯要把我拉进他的办公室,进一步详谈时,他的秘书交到他手上好几封来信。然后叽叽咕咕地说了一大堆英文,我当时一句也没听懂。然后托马斯转身往外走,看来有什么急事需要他马上去解决。不过这时他很善意地让我跟着他,希望在他的车里,我们进一步交谈。原来他是要去故宫拍摄现场解决什么问题的。
我们两个上车后,只见他赶紧打开秘书给他的那几封信,一点也不避讳我,就那么直接看,只见他手里的信,简直就是龙飞凤舞,潦草的就像用笔画了几条波浪线,我连一个字母都认不出来。
好在那几封信都是三言两语的,他一两分钟就看完了。我真佩服外国人写信的效率,估计没有一句废话和客套话。1986年还没有手机和电传,打长途电话又怕泄密,看来只有写信联络,现在想起来挺可笑的。
在车上我结结巴巴地用可怜的英文大概说了我的意图,他回答的话我是一句没听懂,他的英文我听上去完全是含在嘴里的咕噜声。好在我们都是电影界的人,相互能听懂个把单词,大概意思也就明白了。他知道我要在现场拍摄纪录片;我明白他说的,同意全力支持,以后有问题可以直接找他解决。
到了故宫后,他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只见所有的外国人都向他点头哈腰地问好。我跟在他身后可是出尽了风头,立马全组的外国人都明白了,我是托马斯的人,以后没人再找麻烦,我是想拍什么就拍什么。
托马斯在第60届奥斯卡颁奖仪式上拿到最佳影片奖后致词
我至今一想起托马斯,还在深深地感激他,没有他的帮助,我根本就不可能拍这个纪录片,更向厂里交不了差。
自从有了托马斯这把上方宝剑,我的处境一下有了180度的改观。为了能把纪录片拍得更好,我在影片开拍前,对有关摄制组的主要信息做了进一步了解。
首先我了解到,杰瑞米·托马斯(Jeremy Thomas),是英国著名电影人,制作人、剪辑兼导演。父亲拉尔夫·托马斯和叔父杰拉德·托马斯均是电影导演。
据说托马斯与贝尔托鲁齐的夫人是亲戚关系,所以他们是老搭档,在一起合作过很多影片。
托马斯与贝尔托鲁奇的亲密关系在拍摄现场表露无余
《末代皇帝》的总投资预算是2300万美元(结果超支了,以后再这个谈风波),投资完全是由托马斯一人谈成的。这其中有太多的艰辛,甚至美国人觉得花这么多钱去再现一段欧美观众并不熟悉的时空,制片人和导演一定是疯了。然而,托马斯凭借他的能量和毅力,硬是用一己之力,拦来了这巨额的投资。其中的细节太复杂,我只能大概描述如下: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和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制作,启动资金30万美元,是托马斯一人出的。他在欧洲找了5家银行,分别给影片各贷款500万美元。但是资方要求,必须上保险,保证资金至少可以回本。而保险公司是否给上保险?要取决于影片的发行结果。这时托马斯就必须要把影片的预售权卖出去。作为电影的最大市场是美国,所以,托马斯首先找到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影业发行公司,这就形成了以后人们认为《末代皇帝》是好莱坞制作的大片原因。
杰瑞米•托马斯(Jeremy Thomas)拍摄于2000年代某电影节
凭借着贝尔多鲁齐的名望,托马斯把《末代皇帝》影片的预授权卖到了世界各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凭借着这些影片的预售结果,使得保险公司投了保,然后从银行贷出了款,以分阶段的形式打给摄制组。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保险公司甚至在摄制组里安*监管员,以防超支烂尾。 (待续)
撰稿:林蓟
更多电影界趣闻,请点击“往事溯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