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初期,汉朝边境常受匈奴犯镜、肆意挑衅。匈奴属游牧民族,善骑射、但生性残暴,喜欢搞运动战且能伪装,袭扰规律极难掌握,但所过之处人畜不留,给朝廷带来了不少压力,而景帝当值壮年、血气方刚,经几次惨痛损失后,欲与匈奴人当面硬扛,便召集以周亚夫为首的武将商议征讨匈奴的事。
景帝老师御史大夫晁错出场开始介绍各诸侯国、藩王的不安分,想借中央阻挡匈奴之际趁机天下大乱来维护地方各自利益,建议景帝刘启“先攘内后安外”,
恼羞成怒的景帝此时已听不得任何建议,反而出言讥讽晁错与当初文帝虚心求贤而来但“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制定政策的失误,晁错坦言失误之处并决定挽回当初策略的失误,死谏削藩事宜,最终景帝冷静下来之后征讨匈奴之事便作罢,不再接见武臣,搞得武臣郁郁而散。
此处剧情紧凑,向观众交代了三处矛盾:其一、匈奴与大汉已水火不容,你死我活;其二、中央政府与地方藩王矛盾日渐凸显,到了不解决不可的地步;其三、武将对晁错的态度通过魏其侯窦婴的描述看出可谓是怨声载道,暗示了晁错必将悲剧收场。
本集重头戏——梁王出场
经过晁错的提醒,景帝欲与梁王刘武结盟共克难关,景帝把“忍”字牢记心头,给足了梁王面子。长公主、刘启、刘武,一奶同胞三姐弟,先是表现对弟弟到京的迫不及待,而后指派自己銮驾去接刘武,给足了殊荣,重臣韩安国出场,示意刘武不要同意,刘武也表现出了抗拒,然而皇帝老哥直接下了死命令必须得坐,刘武无奈只得应承,此处看似景帝强势,实则暗含深意:刘武对皇位觊觎,有争储君之心。此处给了韩安国一个镜头也似有此意,侧面反映了刘武想法只能是竹篮打水,皇帝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给你撑场,也说明你与皇位彻底无缘。
见面直呼老三,不是叫“梁王”、也没叫“刘武”或者弟弟,给人一种刘武很得宠的错觉,然后亲自驾乘去接刘武,对刘武来说可谓是盛极一时,而后是兄弟谈心,吐露心声,可谓是对刘武的一次试探,前面做了那么多的文章无非就是拉拢刘武,关键时候为朝廷、为自己卖命。
再说窦太后,自己最爱的儿子老三要进京了,喜出望外,高兴之余打起了小算盘,先是警告窦婴不要和匈奴人干仗,随后安排窦婴布置家宴及迎接仪式,趁着冬至节日大搞特搞排场,甚至要拿出高祖皇帝留下来的紫金醇,随后表示刘武可以睡在宫里,此言一出惊到窦婴、如果说宫里可以留下男人的话,那这个人只能是皇帝,然后家宴开席,长公主同窦太后开玩笑,真可谓是窦太后口中的天伦之乐,随后本剧高潮部分,窦太后安排皇位继承人,逼着刘启亲口传位给刘武,并要用紫檀佳酿盟誓,以示此事之严肃,好在窦婴机灵、巧妙化解。
此处剧情张弛有道,窦老太后虽然眼瞎做起事来可谓是环环相扣,从接见窦婴的时候首先安排不要惹事,不要和匈奴人干仗,为什么呢,也许对她来说只有国内平稳,刘武才能顺利做成储君,紧接着就是要紫金醇,盟誓的画面在心中已有所成,然后开始借机找茬,伺机逼迫景帝就范,若不是窦婴及时解围,景帝很可能下不了台,进而酿成大祸。窦老太后爱子心切,此举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她可能没想到从此也在景帝心中深深的楔下了一根钉子,刘启心中难免不会有想法,都是儿子,老娘凭什么那么照顾你,刘武的愚蠢此时表露无疑,看着皇帝老哥下不来台,站一旁冷眼旁观,政治头脑几乎为零,侧面再次表明他想做储君,但最终会无果,而经这么一出闹剧,所有人的心思都没了,家宴也到此结束,窦婴也彻底把窦老太后、刘武得罪的死死地,尤其是刘武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此处看出窦婴的大意要凌驾于亲情之上,仗义执言,对于他,刘武当皇帝他仍可荣华富贵,但是他没有选择冷眼旁观、反而出手相救皇帝,在国家危机之时没有想到明哲保身,反而表现出一代名臣该有的节操、为国家计、忠于皇帝,而刘启为一代明主,竟如此能忍,也是一个成大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