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之春电影评论,小城之春影评视听语言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10 04:34:43

对《小城之春》最初的“误解”,部分原因是认为它有“虚脱”时代的嫌疑。

但只要稍微了解点近代史的常识就会知道,1948年前后的中国大地,在刚刚结束了八年抗战的艰辛后,又迎来了解放战争,这注定是一个变幻莫测的特殊历史时期。

乍一看,影片的格局确实很小,全片总共才5个人,主要的场景仅有3个,城墙、废园、住所,讲述的事情也不过是三角恋的小事,和大时代剧烈跳动的脉搏不相干。

可是在考察过影片对环境场景的建构、人物心理动机及民族文化观念之后,观众便能赫然洞见时代所映照出的诸多影子。

在由话剧改编为电影的剧本创作阶段,费穆就明确要求年仅26岁的编剧李天济,需要营造苏轼《蝶恋花·春景》中“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意境。

小城之春电影评论,小城之春影评视听语言(5)

于是,这种预先安排好的基调贯穿在整部电影中,断壁残垣式的城墙带着灰色、荒芜的气质,相比家里的冷清窒息,城墙之上总还是令人舒展、放松的,所以,周玉纹每天买完菜后都会在城墙上走一段。

戴秀更声称,沿着城墙走,有走不完的路,在城头使劲地往外望,就知道天地不是那么小。

此处的城墙,不由让人想起京剧《空城计》里的城墙景片,艺术手法相似但功用不同,它不再是死寂的静物而是仿佛具有了生命,犹如古老中国的一种物化象征

城墙之外难以到达的广阔世界叫人遐想不已,城墙之内只有少奶奶跑去绣花的小屋,和少爷躲藏着发呆的废园,而城墙之上反倒成了人物心灵暂时的栖息之地。

费穆曾说,一个古老的国家,一个愚昧的社会,恰巧像是一块长满了榛莽的荒地,是那样深深郁郁,又是那样浑浑噩噩。

小城之春电影评论,小城之春影评视听语言(6)

困在墙内的无非是可怜之人,戴礼言忘不掉昔日的荣华富贵,却抱残守缺只能固步自封,周玉纹没有跟恋人远走,嫁给了缺少感情基础的丈夫昏昏度日。唯一来自墙外的“闯入者”章志忱,多年颠沛流离于大半个中国,居无定所且无爱人陪伴。

当学西医穿西服,健康阳光的章志忱跨过墙洞,与看线装书熬中药,消沉悲观的戴礼言在废园中相遇时,也意味着以向外征服,崇尚科学为表征的西方文明,和含蓄内敛,注重经验的东方文明开始有了碰撞,身为局中人无可逃遁地站在了文化取舍的十字路口,带着思想包袱的知识分子又该何去何从的苦闷之情油然而生。

显然,环境的了无生机,直指的是日军炮火侵袭所造成的铁定事实。而戴礼言多病消沉的根源是家园的毁坏,章志忱的漂泊是被战争洪流所迫,周玉纹也因之决定留在家乡。

小城之春电影评论,小城之春影评视听语言(7)

由此来看,每个人最初的选择与当下的处境都离不开时代因素,换句话讲,他们的命运亦是时代浪潮的微观缩影。

《小城之春》的高明,在于它以古典美学的方式,“写中国画的心情”,留白性片段化地展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小城图景,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激烈震荡的大时代嘶吼早已暗含其中。

3、表象是三角恋“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撕扯,内在是“发乎情,止乎礼”的情礼之争

如果说三角恋只是本片浮于表面的冰山一角,那么,只有找出隐藏起来的部分,才可窥见冰山之全貌,触及到本片作为诗化电影、心理电影的价值所在。

小城之春电影评论,小城之春影评视听语言(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