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之春》:缠绵悱恻的旧情复燃,万象待发的城春草木
壹
1948年,苏州籍导演费穆出品了电影《小城之春》,俗称旧版。
2002年,田壮壮导演将电影重拍,色调从黑白换成彩色,可称新版。
在新版和旧版之间,其表达与诠释的内核未变,都是在极其具备江南风韵的小城里,在抗战结束之后的一个春天,一个旧院子里发生的故事,极其私人化,却能够引发观众深思。
这里,有已经深陷家庭生活之中的戴礼言和周玉纹,看似死水微澜,且戴礼言疾病缠身,周玉纹只是在尽传统的夫妻名分而已。
而突然一天,戴礼言的好友、周玉纹的旧情人章志忱突然到访。将这个死寂的家庭带来一丝生机,也瞬间代入到一阵波澜之中。
戴礼言代表的旧,章志忱代表的新。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身体上皆为如此。此刻,动摇的是周玉纹。
她到底选择和章志忱旧情复燃,还是选择继续在这样的家庭之中完成自己的义务,她内心深处是动摇不定的。而在一次酒后,差点擦枪走火之际,是戴礼言的一阵咳嗽,让章志忱和周玉纹两个人戛然而止。
尽管,电影的表达和阐述是含蓄的,却足以让观众欣赏到其中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不已。
而戴礼言的妹妹戴秀,似乎也是新的代表,在她的世界观中,也有着支持嫂子走出那一步的可能,但在传统礼教下禁锢着的女性,永远不可能离开这样的家,这样的丈夫,即使已经久病在床。
贰
对于旧版电影的评价,在《苏州与中国电影》一书中,有着深刻而内敛的阐述:
《小城之春》虽然讲述的是一个私人化的故事,但处处蕴含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境。影片中体现的新与旧、道德与情欲、颓废情绪和生命律动之间的对抗,恰似那个动荡年底意味深长的注脚。
何尝不是如此呢?即使在新版之中,通过彩色的画面,更能够窥见男女主人公内心的挣扎,那种欲说还休,那些“发乎情,止乎礼”足以让观众动容。
在费穆和田壮壮之间,从1948年的旧版到2002年的新版,这本身就是一个新与旧的过渡和变迁,也是一个在内核不变而形式变化的典型例子。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正如电影表达的那样。章志忱最后选择了离开,奉行了一个“朋友妻,不可欺”的君子之风,但他和周玉纹的旧情,也像断壁残垣的小城,埋葬在了时光深处。
似乎,没有理由说周玉纹的选择是那种“从一而终”的典范,她只是奉行妻子的责任和义务,是“选择即负责”的表达,而绝非那种“始乱终弃”的负面。
从电影语言和表达意境上,《小城之春》够得上诗意,这就是充满诗意电影的代表,尽管看上去男女主人都愁肠百结的样子,但依旧抵挡不住“春”的到来。
叁
对熟悉了快节奏的人们,或许已经难以静下来,再来欣赏这样的“慢电影”。毕竟,电影的场景设计,不过是一个江南小小的残破院落,而主人公也不过五人而已。
且都是聚焦于人物内心的情感律动,在于心理上的描写,而并非直观表达。只是新版将女主人公周玉纹的独白省略掉,少了很多代入感。
即使如此,新版的节奏已经比较旧版快了一些,而在描写情感上的细腻程度也已经进步不少,这显然是时代的功劳和导演的贡献。
就像书籍中,对于旧版电影的评介那样,有着如此深刻的描述:
导演善于运用电影特有的艺术手段,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予以剖析,渲染了主人公“触目愁肠断”的感伤和女主人公“发乎情,止乎礼”的矛盾心理。影片镜头凝练、构图优美、表现出费穆清新、朴素、意境幽深的巅峰风格。《小城之春》技法圆熟,风格统一,代表了费穆电影最高成就。
或者,这就是缘何我们欣赏旧电影的初衷吧,不过就是从中捡拾起那些闪亮的浪花,来感悟电影历史前行的脚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