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去的孩子打也打得骂也骂得,放在今天就行不通了?
这个问题,百家讲坛的赵玉平老师有一个非常精彩的解读。
赵玉平老师说,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在过去之所以有用,是因为那个年代物资短缺,简单粗暴就是支持。
但现在的孩子能够得到太多的信息,太多的物质满足,拥有太多的关爱,简单粗暴的方法自然就不起作用了。
怎么理解这段话呢?
首先,在过去那个物质普遍匮乏的年代,孩子最关心的就是吃饱穿暖的问题,注意力被分散了,谁还会管你有没有被老师和家长打骂?
那个时候的世界观就是,只要能出人头地,只要能吃饱穿暖,打一顿骂一顿又算得了什么?
而如今,孩子们的物质条件已经相对富足了,不需要关注吃饱穿暖的问题,而我们孩子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放在自尊和个性上面。
这个时候你再去当众打他一顿骂他一顿,羞辱他们的自尊,他们内心的感受就会被放到无限大,甚至是比*了他们更难受。
所以,时代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改变,用过去的教育方式去教育现在的孩子,只会造成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而且到了这一代父母,文化水平相对都更高,认识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育方式也会改变,而那些“棍棒教育”的父母成了少数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就像知乎上一个高赞答案(@露西娅)所说的:
以前的父母95%没文化,人人脾气上来都骂孩子垃圾,你父母骂你一句垃圾,你觉得再正常不过。
现在的父母80%有文化,别人的父母都温柔慈爱的鼓励孩子加油,只有你父母骂你垃圾,你什么感受?
以前的父母95%信奉棍棒教育,家家打得头破血流,*打你一耳光,你乖巧的自我反省。
现在的父母60%反对棍棒教育,别人的父母耐心指导孩子的错误,*上来就是一耳光,你什么感受?
其实,从来就没有“现在的孩子变得脆弱难养”,而是以前的孩子也心灵脆弱,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得到像今天这样的重视。
现在的孩子,视野和知识层面比我们当年要宽阔得多,他们更在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
所以,我们不能再如当年自己的父母那般,挥着皮鞭赶他们走,而是要让他们学会自己奔跑。
正如赵玉平老师说的那样,以往的“硬管理”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软管理”。
纪录片《小人国》里,就有一个值得借鉴的“软管理”案例。
一个叫池亦杨的孩子,非常霸道调皮,经常干些欺负同学,违反纪律的事情,而且屡教不改,是学校里著名的“孩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