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演说家陈铭讲改变自己,演说家陈铭个人资料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12 15:06:53

文/玉鹿

超级演说家陈铭讲改变自己,演说家陈铭个人资料(1)

“现代社会,人不怕忙,只怕忙不是自己选的。”

陈铭很忙,忙到从武汉坐5个小时高铁到北京,来不及休息就接受采访,接着赶往节目录制现场。

但他觉得自己“命好”,因为忙是他自己选的,“我做的事情恰恰是我爱的事情,爱的事情恰恰一直在做,而且做得也还不错。”

第五季《奇葩说》决赛之夜已经过去3个月,提起“BBKing”,陈铭脸上还是会荡漾出笑意,尽管胜利后的日子很忙碌——保证完成武汉大学每周1天2门的教学工作之外,他要飞往多地,担任辩手、节目嘉宾、主持人。

同时,他还是2个年纪不过5岁的小女孩的父亲,经常在节目里展示与妻子恩爱细节的丈夫,警察父亲与律师母亲的儿子,既被余秋雨称作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年轻人”,又被无数女性视为“模范丈夫”。

总有网友调侃“读博秃头”,游走于多个身份角色之间的陈铭,年过30依然身形挺拔,还顶着一头茂密的头发。

他说这是因为心态调适得好,还给出“防脱”建议:要想不掉头发,或者去做真正爱做的事情,或者爱上自己所做的事;要么多一点勇气,要么多一点智慧。

所以,陈铭之所以为陈铭,到底“耗费”了多少勇气与智慧?

矛盾的表达者

摩卡,卡布奇诺,澳瑞白,在工作人员准备的3款咖啡中,陈铭选择了没听过的口味——“澳瑞白”。

他喜欢尝试新口味,对所有新兴传播形式也来者不拒。

早在2011年,陈铭便代表武汉大学参赛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获得最佳辩手,亮相央视。2012年,他以专业辩手身份参与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天天向上》,此后成为数档综艺节目的主持和嘉宾,在《超级演说家》和《非正式会谈》中的表现圈了不少粉。

2014年开始,陈铭参与辩论类脱口秀综艺节目《奇葩说》,从踢馆嘉宾变成常驻辩手,最终在第五季夺冠。2018年初,直播答题兴起,陈铭担任直播中的出题主持。

从正儿八经的辩论比赛选手,到电视上侃侃而谈的嘉宾、主持人,再到红极一时的网络综艺和直播答题,节目的内容、形式、载体大相径庭,陈铭却很乐于做那个“吃螃蟹的人”。

因为在他看来,这些角色万变不离其宗:“场景不同,定位不同,但都没有影响角色的根源——表达者。你要传递价值观,影响听众,影响受众。”

陈铭热爱表达,接受采访回答问题时,有总结有示例,分点清晰,语速偏快,很少带有“嗯嗯啊啊”的语气词,出口自成结构完整的文章,大段的言论常常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可以网住攻击与质疑。

不同尝试背后也藏着陈铭的焦虑。

每年,他都要面对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一级本科生,教授口语传播课程。媒体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接触的媒体环境日新月异:“前两年研究的还是微博,结果朋友圈就已经刷屏,紧接着短视频崛起,直播风口浪尖,一浪接着一浪,波峰到波谷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如果我不能第一时间感知到最前沿的媒体传播形式背后的基本原理、呈现方式、幕后细节,我要怎么跟同学们交流?难道拿着十几二十年前的课本照本宣科吗?我必须保持课堂讲授的内容是热的,是鲜的。这就需要我们跟一线有个高密度的合作。”

事实证明,陈铭的双线作战卓有成效。一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称,陈铭讲授的课程颇受欢迎,不同专业的学生都会慕名前去“蹭课”,教室往往座无虚席,背后还齐刷刷地站着一排学生。他上课很少用课本,不看讲义,对着课件张口就来。

但不是每一次表达都能被接受,“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把表达当成本职工作的陈铭也不例外。

《奇葩说》前四季,陈铭有挥之不去的两个标签——鸡汤王、爱神。在衣着奇异、个性张扬、辩论激动到手舞足蹈的一众“奇葩”中,陈铭像一股“清流”——穿西装打领结,沉稳温和,说理也很少带有攻击性,三观极正。

超级演说家陈铭讲改变自己,演说家陈铭个人资料(2)

“只要人生中有捷径,那捷径很快就会成为唯一的路”;

“区分,让自己的爱才显得珍贵”;

……

“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类似的金句一度让陈铭感到被误解。他不同意这些标签,并认为标签弱化了他的逻辑说理能力,但他承认,身为表达者,“谨言慎行”是一个“甜蜜的负担”。

有一次,他四岁的女儿夸赞妈妈:“你今天好漂亮呀!”陈铭补充道:“嗯,我觉得你说的很客观。”令陈铭意外的是,女儿转过头来问他,“爸爸,什么叫客观?”

“我就傻了。这该怎么解释,什么叫客观?什么叫主观?我的妈呀。既要结合那个语境,还要有外部展延;要保证四岁的孩子能听懂,你就要留下一个可盐可甜的解释,你必须要保证浅得能听明白,深得不出问题。”

回答女儿提出的问题,陈铭都如履薄冰,认为每一个答案都关乎孩子价值观的基石,更何况在镜头前面对两代之间、千百万名观众:“语言谨慎肯定是个负担,但这是一个必须背起来的负担。你不能不考虑石子投到水面上的涟漪。”

直到《奇葩说》第五季,谨慎的“爱神”开始放飞自我,做那颗投到水面上的大石头。

攀登中的“学人”

在《奇葩说》第五季中,有人评价陈铭:由爱变狠了。

键盘侠是不是侠?陈铭罕见用女儿被网络攻击的真实事件怒怼。

知识要不要一键共享?陈铭迅速找出詹青云引用物理学名言的破绽,二人之战被称为“神仙打架”。

“他真的很努力”,到底是不是一句好话?陈铭拿出传播学中“噪音”理论,来说明这是一句“噪声很大”的话。

第五季中,陈铭强化了辩论的逻辑性、知识性,试图在每一次发言最后都找到学理性与知识性的落脚点,他希望受众可以更相信理性的力量:“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琐碎的小事,但在这过程中,你的思维方法、思考的角度不应该是冲动的、感性的、情绪的、爆裂的、摇摆的,你应该是有地基的,你应该是仰仗逻辑、理性的,相信分析的、数据的、科学的。”

他认为,当这套理性思考的体系出现,大量社会问题可以被解决,“比如也许爸妈们就不再相信养生床垫啊、养生品啊,也许可以帮助他们从中间抽离出来。这是我们很多时候表达的初衷。”

挥舞理性与知识的武器时,陈铭被“鸡汤王”光环遮盖的学者属性也逐渐显露出来。

本科播音主持,硕士传播学,博士新闻学,10余年的求学时光,陈铭把新闻与传播学院里的两个大方向“都学了个遍” ,也用十年学问一字一句建起眼前的事业大厦。

“学术上的研究对我表达的形成太重要了。”陈铭直言。硕士研究生期间,他研究舆情和传播受众心理学,“研究传播受众心理,主要就是捉摸在传播过程中,听众在想什么,听众有哪些诉求会得到满足或需要得到满足。这与我在《奇葩说》的表达高度相关。”

通过一段语言表达,让现场100个观众发生观点上的变化,“这与当你在说的时候,听者在想什么至关重要。而你的话该怎么样影响他们的倾斜、摇摆到最后的转移,这一系列过程和传播心理学密切相关。”

更巧的是,他在读博期间研究的课题,正好与如今他在综艺节目中的工作形成互补。

超级演说家陈铭讲改变自己,演说家陈铭个人资料(3)

2014年,陈铭博士毕业,毕业论文题为《大陆综艺娱乐节目创新研究》。在论文中,有一章讲到国内脱口秀节目的演进,预言接下来会是脱口秀节目绽放的岁月,“巧的是,2014年下半年《奇葩说》就开始了,紧接着《吐槽大会》开播,在整个综艺娱乐节目中,脱口秀真的拔地而起,成为一股全新力量。”

在陈铭看来,从一定意义上说,2014年的他真的踩准了行业的节点。而拥有了大量综艺节目的参与经验后,陈铭打算在此基础上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有望成书出版。

但陈铭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是学者,即使他已经在武汉大学任教多年。

“我不算学者,顶多是‘学人’,也就是在学校里工作的人。”陈铭认为,自己只是刚刚初窥门径,距离“学者”很遥远。像经济学者薛兆丰、像自己院的教授们强月新、单波一样,到达一定高度,获得一定成果,才算是真正的学者。

“成为学者,这是个目标”,但他更希望的是,一线工作与学术研究可以齐头并进,达到平衡,因为学者的“深”与表达者的“浅”,像一对相爱相*的恋人,矛盾般摆在他面前。

“成为一个专业高深的学者,也有弊端,那就是可能离普通受众的表达方式会越来越远。真正学者写的书,不是普通老百姓或者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能看的明白的。但作为公共表达者,我们讲得每一句话,又必须要让每一个普通人能听明白,这也是我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实际上,陈铭已经在深浅之间探索出成功经验。

《奇葩说》往季,陈铭曾试图拿出论文辅助辩论,却被马东制止。马东担心,学术论文太深奥,观众未必能接受。更残酷的是,陈铭曾连输6场,人送外号“六叔”。

直到第五季,从“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爱神”,到因逻辑严密、知识储备强大而“封神”,陈铭费尽心思。

“辩论过程中学术性内容的延展,源于我自己做了更多改变。我在平实性、接地气、例子的列举关系甚至幽默元素的添加上,都做了更多努力和改变。慢慢发现,理论性的内容,大家能听明白,还能改变票数,说明这条路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自己要潜心花费更多努力才行。”

他自称是“攀登型人格”,如今,陈铭接到了更多主持人的工作,攀登到《奇葩说》的巅峰,眼前还有主持人、学术研究等山峰,一座接着一座,“这条路上,攀登无止尽。”

而很多山峰的攀登起点,都源于陈铭的夫人——刘吉桦。

超级演说家陈铭讲改变自己,演说家陈铭个人资料(4)

洗碗的夫、父

大学本科期间,陈铭爱上了比他大7岁的老师刘吉桦。在他眼里,刘吉桦美丽、敬业、理性、高冷、严谨,作为武汉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第一位专业老师,为专业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是“月亮女神”一般的存在。

但女神却对陈铭摊出底牌:二人曾经是师生关系,且不能接受学历比自己低的男人,对两人的年龄差距也不自信。

结果陈铭化拒绝为激励,一路读硕、读博、留校,一路老师也变成学姐,学姐变成同事,最后同事变成夫人,“她是我在学业上的催化剂。她在努力往前跑,你就必须在背后追赶。”

目前,刘吉桦是武汉大学广播电视系的副主任,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还是陈铭的经纪人,平时兼顾教学、管理、家庭事务,同时要为陈铭的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外号“铁人”。

“现实生活中她确实是铁人。她在各种事务当中平衡得比较不错,但确实很辛苦,除了睡觉的几个小时,她其他时间都是在极高节奏的繁忙中,处理各方面的事情。但关键是你享不享受这个过程。她很喜欢资源配置型的工作,从资源调配、拼接到最后完成,她非常有成就感。”

陈铭也非常羡慕像他夫人这样可以多线层操作的人:“我单一时间就只能做一件事。如果有人给我打电话,同时旁边还有人跟我说话,我就蒙了,我必须说您稍等一会儿,‘你说什么?好的好的我知道了。’然后接着再说。”说着说着,陈铭就开始表演起与人交流又同时接电话的场景。

“但她就可以一边打电话,一边回应身边人的问题,一边带娃。”而且陈铭认为,在家庭责任的承担上,刘吉桦很好地启蒙了他。

“从一开始到丈母娘家至今,我洗了5年碗。她一开始就说的很清楚,做饭和洗碗总要选一项,我说我是真不会做饭,她说那你就洗碗。她会在日常点滴当中把平等观念融入进去,使得家务成为彼此参与其中的享乐,而不是单方付出。任何单一付出都会有问题。”

陈铭很喜欢他与夫人这一路上的良性互动,并认为这是感情维持的必需品:“彼此成长、彼此成全,源于爱情,不止于爱情,这是一个动力。人生当中炽烈的部分,稍纵即逝的概率很大,但如果她身上始终有让你变得更好的动力,同样你也能让她进步,这种关系的稳定性会更高。任何人都无法拒绝你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变得更优秀的吸引。如果缺乏吸引,就容易厌倦。”

与被诟病的“丧偶式育儿”不同,在夫人的启蒙下,陈铭也经常承担起带娃的任务。不出差时,他常常陪伴孩子直至她们入睡,到晚上9、10点之后才有自己的时光。在忙碌的实务中,他与夫人一样,保持了自己的爱好。

超级演说家陈铭讲改变自己,演说家陈铭个人资料(5)

在睡前、路途中和节目录制的间隙,陈铭会看书或者独自思考,坐高铁到北京出差,来回9小时,他能看完一本书。在采访过程中,他引用加缪的名言:“真正的艺术家不会蔑视任何东西。他们要求自己必须理解一切,而不是评判一切。”这正好是他在路途中阅读《局外人》时的偶记。

他读过《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哲学教授邓晓芒解读康德理论的《纯粹理性批判句读》,近期在重温传播学经典著作《理解媒介》,并表示自己在看过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论著后,对《理解媒介》中的理论有了更新的理解。

陈铭笃信知识的力量,他认为好奇是人的天性,未知变成已知本身就能带来乐趣,甚至在给女儿的“人生锦囊”中,第一个就是“希望她们永保对知识的好奇,因为这样可以保持人不断的成长性。”

但他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对知识的质疑:“学这门课到底有什么用?我出去要做别的工作,学这些派不上用场啊。它又没用,那我还要学它吗?”

一开始听到这样的问题,陈铭觉得很惊讶,学生怎么会这么想?但最后就感到很悲伤,甚至生出悲悯之情。

“当任何东西都要跟挣钱相关、跟有用相关,才有价值的时候,你是在消解它的意义。而且从未知到已知,这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给你带来快乐。重要的是,大部分知识真的有用,只是你当下看不见它有什么用,但你的格局眼界、思维方式、框架一旦奠定下来,你未来做什么事情,一定事半而功倍,那瞬间你会回头感谢知识。”

他还很佩服那些专门研究“无用”之学的学者:“在数论研究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黎曼猜想、费马大定律等等,当时并不知道这些研究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几百年后,理论物理学的前沿研究中,这些数论的结论往往能够绽放出令人惊喜的光芒。所以有时我们不能被自己的眼界所局限,不能被时代所局限。”

也正是知识工具化、庸俗化的担忧,陈铭在工作上选择了更多与教育相关的节目:“我们希望能给下一代带来正向的改变,这真的是敬畏、担心的结果。”

一切似乎又回到陈铭作为表达者的原点:如何做一个更纯粹、内核更鲜明的表达者,如何传递价值观,影响受众,对攀登者陈铭来说,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青年学者陈铭在《奇葩说》上发射爱与理性的光波,你也可以通过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评选,在全网散发智慧光芒!如果你相信知识的能量,如果你想成为经济学者中的中坚力量,快快报名参加《中国经营报》社联合中经智库举办的“启程•思想者”中国优秀青年经济学者评选活动,3000万顶级流量,社科院优质资源,重磅企业鼎力支持,只为那个卓越不凡的你。

想了解详情?快快可扫描图中二维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