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大码头,益阳大码头规划图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15 06:15:10

忆念大码头

文丨卓永华

益阳大码头,益阳大码头规划图(1)

上世纪的益阳人若出行在外,只要说起自己是益阳的,人家就会说:哦,益阳有个大码头!甚至在四五十年代的汉口码头,武汉人只要见到像艨艟巨舰一样的毛板船,就会欢呼:哇,大码头的轮船到了!

大码头位于我市今资阳区资江西路中段,三益街与此相接。旧时这一带称“二堡”,其正街店铺比肩,生意兴隆,是益阳最繁华的商业区。该码头在过去只是一条一扁担宽的挑水码头,1943年,为适应自下而上业已逐步形成的水运文化中心,且在外地都已声名鹊起的大码头,益阳县长王秉丞举全县之力,发起打造了这处益阳最大的水运码头。

改造后的大码头,论其宽,是其他码头的五六倍,论其大,当时沿河八十多座码头恐无出其右者。该码头建成后,立即就成了益阳的主要港口和水上客运中心。

因码头水浅,那趸船和岸上是用若干浮船相连的。浮船与浮船之间搭着宽宽的跳板,跳板两边和中间均有大铁链牵着。中间的浮船上还设有一张大门,分左右两边上下,没有旅客时,此门是关着的。

作为客运码头,大码头的上游有桃江班、新桥河班的客轮,下游则有西湖班、茈湖口班,及长沙班等,其中西湖班是去沅江、南县、华容和中渔口的。大码头的附近还有韩家、大石、小石、向家、皇庄河等货运码头。大小码头一字排开,舟排拥列,樯桅如林,早晚旅客川流不息,搬运号子响彻江面,其客运和货物吞吐量仅次于长沙与岳阳,在湖南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大港口。

大码头因发船的班次多,时间也不一,一般从早上4点到上午10点,是发船的第一高峰;下午4点到晚上10点,各班轮船相继回港,又形成第二高峰。枯水季节,大船进不了港,只能远远地停在东门外的清水潭,即三台塔底下,然后用小船分批转载到大渡口或大码头。待最后一批乘客上岸,几乎都半夜了,足见轮船上的工作是够辛苦的。

我有个同学叫李文秀,在大码头客运站当了10多年经理,现在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一点也不感到辛苦。可见这位老兄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

益阳大码头,益阳大码头规划图(2)

坐惯了汽车、火车和飞机的年青人,可能不会想到,每天有数千人候船的大码头,是一种怎样的风景?

第一是卖洗脸水的多。

当年是露宿街头的多呢,还是旅店服务跟不上,许多旅客出门时竟然没洗脸。这就好了码头附近的居民,早上2点多就起来,先去栅栏外抢占一个位置,摆上一条长凳,放上几个脸盆,然后返回来烧水。临近4点,便挑来一担盖着厚毛巾的热水,手里拿一坨香皂和一条崭新的毛巾,大声招呼:“洗脸不?一个人两分,两个人三分哪!”在那吃水靠挑,“见水为净”,卫生常识尚未普及的年代,这个早上卖洗脸水的情形,便成了大码头的第一道风景。

其次是那些固定和流动的风景:卖甜酒冲蛋和油条的,卖糖粑粑的,卖发粑粑和发糕的,还有挑着生了火的担子卖水饺的。最记得的是掮着一只长方形木盘喊“锭子糕”的……大概很少有人买,自己没钱也没买过,都不知那糕长啥样,那锭字怎样写?大了,理解力强了,才琢磨出这糕恐怕像古时候的银锭,才以型定名的吧!

第三道风景,当然是那些从两三点就来排队的旅客了。这些人,三三两两,二二糊糊,提着或扛着行李,排在码头的栅栏外,形成了一条黑乎乎的长龙。长龙有多长呢,资阳区三益街的居民易盛林老人说:每天一黑早,这条长龙的尾巴穿过资江路,伴着鹅羊池,有时还冲破五一路,摆到我家的门下来了。

旅客其所以起得早,想是闹钟特别是手表还不普及。更有那离市区远的,恐怕也没找旅馆,干脆来早点,边排队边迷糊,这样能提早上船,抢占一个座位,再补一个囫囵觉不迟。

好不容易,头班船的汽笛响了,长龙蠕动的扰囔声,扁担行李的磕碰声,商贩的吆喝声,码头服务员的铁皮喇叭声,各种声音交汇在一起,形成了大码头上空一轮独特的交响乐。待长沙班的闹哄哄唱罢,西湖班、桃江班的乱纷纷又相继登台……

益阳大码头,益阳大码头规划图(3)

早上的风景不光是码头。

当年全市开得最早的大门是勤俭旅社,因为它紧挨在出码头的十字路右边。这里有不少安化、新化的商贩,他们挑着黑茶叶、红薯粉、宝姑佬干红辣椒、皮纸等上乡的土产品,摆在队伍的两边,供旅客挑选。虽货源出自新安二化,但在外地旅客眼里,这都是益阳土特产。

益阳大码头,益阳大码头规划图(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