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 《聊斋志异》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从此以后,文言小说就雄风难再了。
- 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出现了根据该小说原本改编的影视剧,约有70多个版本。 1927年,中国香港导演黎北海根据《聊斋·胭脂》篇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20世纪60年代,中国香港导演唐煌陆续拍摄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续集》、《聊斋志异三集》,每部剧集选取原著几个故事进行改编;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香港导演李翰祥陆续拍摄了《倩女幽魂》《辛十四娘》《鬼狐外传》《鬼叫春》等电影;
- 对于中国80年代的大陆观众而言,最为熟悉的改编作品还是电视剧《聊斋》
- 1986年3月,俞月亭开始担任福建电视台台长。 福建电视台编剧李栋提出60集《聊斋》电视系列剧的拍摄计划,得到台长俞月亭批准。 福建电视台与南昌电影创作研究所决定合作拍摄《聊斋》。
- 《聊斋》录制总部成立,以新建居民区公正新村所租的几间民房作为办公地点。
- 1987年4月19日,《聊斋》创作研讨会在福建宁德飞鸾海军基地招待所召开,选定60篇优先改编篇目。
- 5月 9日,《聊斋》创作研讨会结束。开始广泛宣传造势。刘大印加入,担任总制片。
- 6月第一批剧本陆续到位。月底,第一批上片的相关人员,在福州举行第一次《聊斋》艺术研讨会。
- 一直到1990年,《聊斋》总监制俞月亭被免去福建电视台台长职务。 《西湖主》、《娥眉一笑》、《辛十四娘》、《梅女》、《鬼宅》等拍摄完成
- 《聊斋》第三批最后一部《鬼宅》完成。至此,共拍摄完成大约50部,共80集左右。 新任福建台长终止《聊斋》工程。原计划包括《画皮》、《聂小倩》等名篇在内的下一批拍摄剧目,都没有拍成。 
- 1991年春节前后 《聊斋》第三次全国大联播,播出21部33集,至此,《聊斋》在全国30多个省级台共播出43部69集。
- 主题曲《说聊斋》(聆听该曲,请点击文章结尾处的“了解更多”)
- 互动话题:您相信有鬼神吗?您觉得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人还是鬼呢?
- 《八仙过海》,香港亚洲电视1985年出品的神话电视剧,1985年1月14日-2月22日首播。此剧首开香港电视剧前往中国内地取景的先河
- "八仙过海",道教掌故之一。"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 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 人说天上好,神仙乐逍遥
- 成功的背后泪多少
- 都说人间苦,辛辛劳劳
- 汗珠干了有欢笑
- 神仙是人做,修炼不辞劳
- 吃得苦中苦,正果才修到
- 要像神仙心一条
- 人间天堂定来到
- 神仙没烦恼,名利脑后抛
- 要像神仙,得失都忘掉
- 天上人间都一样
- 天上好,人间好
- 八仙过海的传说是中国古代最动人的传说之一,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和典故。特别在民间,它的影响是很广泛的,由此引申出来的一些风俗习惯甚至流传到日本的沿海地区。
- 八仙因为闹过海,沿海人们大都有“七男一女不同船”的禁忌。理发业奉吕洞宾为祖师爷,相传阴历四月十四的所谓吕祖生日,各地理发业一般要热闹一番。民间祝寿要扮演八仙敬酒,渲染欢乐气氛。
- 您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有神仙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