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诞生于著名泉城历城(今山东济南)的一个书香门第。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是当时的后“四学士”之一。他崇尚节气,博学多才,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同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张文潜、晁补之、陈师道等交往甚密。著有《札记说》、《洛阳名园记》等。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父亲良好的性情陶冶和文学熏染,因而“自少年,便有诗名”。
网络图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惜春小词,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是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名作。
短短一首词作,塑造了两个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个是对春天景色观察细致入微的主人,一个是对春色变化漠不关心的侍女。说这个侍女漠不关心,还不如说其了无情趣。
网络图片
李清照用愠怒的声调连连发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表达了她对卷帘人没有艺术情趣和欣赏水平的遗憾,更说明现实世界在才华横溢的词人眼里和普通人眼里差异竟然那么大。
本词以对话入手,极富独创性。其对话含蓄巧妙,层次分明。当一夜春风春雨过后,女主人从酒意浓浓的沉睡中醒来,看到经过风吹雨打的院外景物,非常关切地问侍女:院子里的花草有什么变化?侍女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依旧”。
网络图片
侍女的回答与词人眼里的景色格格不入,加之其漫不经心的语气和对时光景物变化的麻木态度,使得主人一下子怨气顿生,情不自禁向侍女连连质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质问,把词人观察事物的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经过一夜风雨侵袭,院外景物不是“海棠依旧”,而是“绿肥红瘦”。这个“绿肥红瘦”,不单单是对景物触景生情,也有借景喻人,感叹青春年华经不起岁月折腾之意。
“绿肥红瘦”中的肥与瘦本是形容人之体态的,词人用在这里形容绿叶的旺盛和红花凋零的状态,想象真是奇丽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