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家庭中的性别平等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在原本就存在少子化问题的现实面前,过去的重男轻女观念只是少数人的执拗与偏见,大多数人已经开始平等对待儿子和女儿,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重女轻男。因此,电影《我的姐姐》中姐姐遭受的伤害可能让很多人难以产生共鸣,因为这样的情况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现实,有点像叙述古老的往事。
然而,真正需要我们思考和面对的是:父母与子女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我们是否需要兄弟姐妹,以及跟他们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成年后,我们是否还需要婚姻和家庭,而家庭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才是现代社会需要深入思考的议题。我们需要反思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如何在个体自由和家庭责任之间找到平衡。
影片中的安然虽然在考上大学后与家庭几乎断绝联系,看起来收获了爱情和事业的进展。但她的幸福并不完整,她对父母的渴望和期待仍然存在。父母为了生二胎让她假装痫症,对她的殴打导致了心理伤害和固执的性格。
这凸显了父母亲情对个体的重要性。理想的父母与子女关系应该是平等而充满爱,就像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的母亲所展现的。父母应该是一生治愈心灵伤口的良药。《你好,李焕英》引起了观众对这种爱与亲情的共鸣,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重要性。
《我的姐姐》探讨女性出路,揭示了结构性制约和个体主义的压力。虽然当前性别秩序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但仍需思考如何在家庭主义与个体权利之间找到平衡。这是一个需要学界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1]论家:个体与亲亲[M]。孙向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C]。陈独秀,唐山出版社。2000
[3]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瞿同祖,中华书局。2003.
[4]家庭之于女性:意义的探讨与重构[J]。吴小英,山西师大学报。2020
[5]回归结构性平等的初义:当前女性主义的自我革新[J]。崔应令,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