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个好听的qq群名,好听的qq群名介绍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24 15:48:35

QQ群名的花样解读

去年,闺女去外地读大学,我和F君正式升级为“留守父母”。高三的每周一见和每天的电话联络成为了过去,我们的交流被迫中断。

开学后,闺女常常给我发QQ消息,分享学校里的奇闻趣事,最后附上一句:以上内容请转告老爸,我可不想同样的事再说一遍。我每次给F君转述,寥寥几句就收场了,F君觉得很不尽兴,还吐槽闺女厚此薄彼,不重视他。我心想:我还嫌麻烦呢,不如建一个QQ群,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还不受时空的限制。说干就干,我立马建立了群,把闺女和F君都拉进来,取一个什么名字好呢?我曾经很喜欢一首歌,名字叫《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就以它为群名吧,应时应景呀!刚发出去,闺女的留言就来了."妈妈,您起得啥名字哟!我来起一个。”很快,我就看见群名变成了“二对一精准扶贫”。我和F君偶尔会下乡扶贫,闺女有所耳闻,没想到用在此处,有点意思呀。

F君立马跳出来,说:“是向我扶贫吗?”F君是一家之主,掌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严格地执行着“开源节流”的方针,常常说,用钱要提前申报,经过我审核才能拨款,切记不要额外超支哟。他这话我已经听起了老茧,刚想反驳他,就看到了闺女的回复。“你想多了吧,拜请父亲大人和母亲大人以后多多关照,钞票大大的有。”“用钱的事找你爸,他是大内总管。”我笑嘻嘻地回复,还加了一个大笑的表情包。F君回复:OK!没想到这次他如此爽快,闺女果真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哟。看来,在经济方面,“二”指的是我和F君,扶持的自然是闺女了。

这之后,我们仨就常常在群里分享各自的日常生活。闺女喜欢读书,看到一篇好的文章常常会发在群里,我认真阅读后会与她探讨书里的情节和人物的命运转折,她也会分享最近看的书,在她的影响下,我对李娟、王小波、余华等作家的作品也有所了解。此时的F君,是插不上话的,只能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我喜欢写作,经常向报纸杂志投稿,偶尔会收到稿费和样刊,我在群里建立了一个文件夹,用来收藏写作方面的资料和成绩。每次我发了上刊链接,闺女都会及时点赞,配以热烈的掌声。F君则会细细品读,提出另类的意见。他也常调侃:“凡是以我为素材的文章都很容易发表。为什么呢?因为咱本身就是一个幽默风趣、特色鲜明的人物呀!”哎!我也是佩服他的厚脸皮。“江湖告急,老婆快帮我看看教案,闺女快帮我改改PPT。”群里闪现了好几条F君的求救信息,我和闺女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等他拿到了赛课的证书时,还特意@ 了我和闺女,感谢两位的鼎力支持。从文学素养的角度来看,这扶持的对象非F君莫属了。

“ 难道你就不需要我俩帮扶吗?”F君疑惑地说,“快给您妈找找缺点。”闺女发过来一个鬼脸,说:“我妈的缺点还用找吗?女儿,这家店还没吃过呢?要不买点尝尝;老公,你看这件衣服如何?我穿肯定好看。”“哈哈,*最大的缺点就是乱花钱。”F君应和道。“证明我妈还年轻,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哎,看着他俩聊得热火朝天,我硬是一句也插不进去。想想也是,在消费方面,我是属于冲动型,经常买一些不适用的东西,之后又后悔不已。哪里像他俩,那真是把节约贯彻到每一个细节。每次旅行回家,兜里的东西基本都是我做主买的,他俩还振振有词地说:“谁买的,谁负责拎上。”看来,在克制*方面,我确实需要他俩的帮扶呀。

留言点评、斗图PK、吵闹争辩,这是“二对一精准扶贫”的日常,也是我们交流沟通的方式。感谢网络,让我们分隔异地,也能彼此陪伴,相互扶持,一起走过岁月的漫长,一起见证生活的喜怒哀乐。#春日生活打卡季##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起一个好听的qq群名,好听的qq群名介绍(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