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最后一任丞相张悌
命运的钟声咸宁元年(275)十二月,西晋首都洛阳发生瘟疫,死者过半。这场瘟疫不止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还将改变整个西晋王朝的命运。
当时刚好年满四十的晋武帝司马炎也感染上了瘟疫,因为病情严重,司马炎不得不取消随之而来的元旦朝会。对于从各地赶来汇报工作的官吏们而言,突然停止的朝会让他们对司马炎的身体状况有了隐隐约约的认识。
司马炎的病情持续了几个月,而这已经不是司马家族成员第一次感染瘟疫,在59年前,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就死于瘟疫。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一旦司马炎离世,谁来继续统领西晋政权的问题。司马炎的太子司马衷时年18岁,年龄并不算太小,但天资愚钝,完全没有担任国君的能力。而相比之下,司马炎的弟弟齐王司马攸当时29岁,颇有能力,且声望很好。一时间,立司马攸为帝的声音又浮现了出来。
步入中年的司马炎
当时河南尹夏侯和与贾充秘密交谈,向他表示司马衷和司马攸都是他的女婿,无论谁当上皇帝他的地位都一样,不如立其中更加优秀的一位。贾充默然不语,夏侯和说得很有道理,但司马炎毕竟还健在,如果司马炎真的过世了,那么到底让谁当继承人恐怕贾充真的会有一番抉择。
然而这件事却让病榻上的司马炎知道了,不久,司马炎身体康复,他下令夺走了贾充的兵权,并将夏侯和从河南尹的岗位上调离。这件事成为了司马炎统治的分水岭,有了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经历的他,开始产生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思考。
在位前期的司马炎在史料里总是表现出一幅悠闲从容、游刃有余的姿态,面对朝廷里的众多权臣,他不用强硬的手腕进行统治,而是尽量将其与自己进行利益绑定。确实,当时的司马炎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和他们产生正面冲突,但他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便是年轻,他大可以等到这些年老的功臣们纷纷离世后,朝中便自然而然没有了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力量。
在这场瘟疫爆发前的四个月,司马炎列出了一份开国功臣的名单,让他们享受被祭祀的权利。这份名单上共有12人,其中6人已经去世,剩下6人则是何曾、贾充、陈骞、荀勖、羊祜、司马攸。其中何曾、贾充、陈骞年事已高,荀勖和羊祜都是自己的亲信,唯有司马攸是值得注意的对象。
但这场瘟疫改变了司马炎的认识,他知道了世间存在许许多多的意外,事物发展并不总是如自己的意料。自东汉以来,能活过四十岁的皇帝已是极少见,年过四十的自己随时有去世的可能,如果自己死于不测,那么皇帝的宝座将马上从自己这一脉当中丢失。但要如何才能稳固住自己的皇位呢?答案只有一个——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要建立这样的皇权,司马炎就必须拥有极高的功绩和威望,可以打破西晋朝廷的利益体系。这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对于司马炎而言,却也有现成的解决办法,那便是讨伐吴国,统一天下。只要司马炎可以达成统一天下,他的功绩将直追秦皇汉祖和光武帝三人,受到朝野内外的拥戴,此时他再凭借自身威望将司马攸撵出朝廷,阻力和负面影响都会小很多。
于是病愈后的司马炎开始改变策略,对内,他大量重用外戚,并在高官女儿中进行大规模的选妃,在扩充后宫的同时制造许多的外戚,依靠自己这一脉的宗室和外戚来从权臣手中夺回权力。杨皇后的父亲杨骏与其弟弟杨珧杨济都得到司马炎的重用。对外,他提升司马骏为征西大将军,羊祜为征南大将军,表现出对西北和东吴的高度重视。了解司马炎用意的羊祜在这一年马上上书朝廷,提出伐吴,司马炎也借以试探朝中大臣对伐吴的态度。
羊祜
论实力,伐吴并不是难事,但西晋权臣们对于伐吴并没有什么兴趣,反而担心羊祜等人依靠伐吴的大功返回朝廷,骑在自己的头上,于是坚决反对。这样的结果让司马炎知道伐吴的时机并不成熟,但他并没有放弃打算,依然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他依照羊祜的建议任命益州刺史王濬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这个位置是司马炎专门为王濬所创立,他又任命唐彬为巴东监军,协助王濬,同时让王濬募兵造船。
王濬的募兵和造船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广汉太守张斅甚至以为王濬图谋不轨,抓捕了他派去募兵的人。但百密一疏,王濬造船时留下的碎木片顺江而下被吴将吾彦捡到,吾彦马上上报孙皓,希望增派人手防备上游的晋军。这自然被孙皓驳回,在一向不信任部下的孙皓看来,他们拿着几块碎木片就想从自己这里要走军权,自己要是信就傻了。于是王濬继续没有顾忌地继续进行着自己的造船大业。
在南方之外,司马炎对于北方局势也主动出击。第二年,司马炎一方面让卫瓘削弱索头部的实力,另一方面又让司马骏进攻秃发树机能,在两边都获得成效之后,北方边境变得前所未有的安定。同时司马炎又任命汝南王司马亮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安东将军王浑都督扬州诸军事,并恢复了之前被撤销的江北都督,以左将军胡奋担任。除司马亮外,王浑和司马昭是亲家,胡奋是司马炎的岳父,都是司马炎正在培养的外戚势力,且二人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能力和身份都无可挑剔,让他们镇守对吴前线是司马炎的精心安排。而司马亮虽然能力欠缺,但忠诚可靠,因而也作为宗室重臣得到了司马炎的重用,被任命镇守都城洛阳所在地豫州。
司马亮
而在内部,司马炎模仿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征召隐士皇甫谧担任太子中庶子,想要提升司马衷的名望。并且在咸宁三年(277),他让亲信杨珧和荀勖一同制定新的分封方案。这次分封的主要内容是确立封国等级、领内治理以及诸侯王领兵的制度,并让诸王们回到自己的封国。西晋建立之初,没有特别任务的诸王都留在京城洛阳,而司马炎在更改分封制度后用强制措施,将诸王全部遣返回国。不肯离去的诸王纷纷泪流满面,想要被挽留。而这里面也确实有被留下来的例外,那便是齐王司马攸。
司马炎以司马攸担任司空、侍中等职为由将其留在中央,但实际上是认为目前还不具备将其踢出朝廷的条件。这次的分封只是一个准备动作,正式让司马攸离朝还需要一个更加完备的时机。同时,在这次分封当中司马炎还将自己的四个儿子也封为王。这四个儿子里最年长的司马玮7岁,最年幼的司马遐5岁,除新都王司马该早卒之外,楚王司马玮、淮南王司马允、清河王司马遐都将被卷入十几年后的那场变乱之中。
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司马炎于十一月在宣武观发起阅兵,终结乱世的时刻似乎终于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