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攸
当时的西晋朝廷已经有了八个公级的官职,分别是太宰司马孚、太傅郑冲、太保王祥、太尉何曾、司徒司马望、司空荀顗、大司马石苞、大将军陈骞,就连为司马昭豁出命来弑君的贾充都在开国功臣里排在十名开外。史称“八公同辰,攀云附翼”。
八公中尤以司马孚和司马望父子实力最为强大,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在高平陵之变和废立曹芳这些重大事件中居功甚伟,其地位甚至常年在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之上,家族中唯一能排在他前面的只有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西晋初年分封诸王时,司马懿的儿子们以一万户为标准,司马孚却获得了四万户的食邑,司马炎的儿子全部因年幼而无法获封,司马孚在世的七个儿子全部受封为王。在权贵力量如此强大的情况下,司马炎不得不以极为宽松的执政来拉拢他们,使之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司马孚
司马炎继位不久便发生了一起案件,负责监督京师百官的司隶校尉李憙上书弹劾县令刘友、前尚书山涛、中山王司马睦和已故尚书仆射武陔等人侵占官家公田,提出罢免山涛和司马睦等人。而司马炎却对山涛和司马睦不予问罪,只是处罚了官职最低的刘友。与之相似的案例数不胜数,安远护军郝诩结交尚书令裴秀以获取好处的信件被曝光,司马炎包庇裴秀,李憙上书弹劾骑都尉刘尚为裴秀占官田,司马炎又是只处罚刘尚。荆州刺史王戎因为私建宅院被论罪罢免,司马炎下诏表示可以花钱赎罪。可以看出,司马炎对于手下官员根据官职高低有不同等级的待遇,高官可以免受责罚,刺史可以花钱赎罪,而县令就只能老老实实受罚。
尚书胡威曾劝谏司马炎,认为其执政过于宽松,司马炎却说自己对于尚书郎以下的官员,犯了错都是一概不予包庇。在司马炎的观念中,包庇犯错的官员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自己能处罚尚书郎以下的官员似乎都是值得夸耀的事了。
但即便如此,司马炎打从骨子里是不信任这帮权贵的,泰始四年(268),淮北监军王琛诬告八公之一的大司马石苞勾结吴国谋反,司马炎在没有查实的情况下就将其罢免,并征召军队准备讨伐石苞。和石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儿子石崇,石崇是一位巨富,家财万贯,传说他担任荆州刺史时甚至还抢劫货商。后来石崇与司马炎的舅父王恺斗富,司马炎不但不予以批评,反而暗地里资助王恺。
石苞
司马炎对于腐败的态度,在有一件事上表现得很清楚。司马炎在策划伐吴时,上游益州的巴东监军一职正好空缺,这是很重要的职位。司马炎对于这一职位的人选在前弋阳太守唐彬和武陵太守杨宗之间举棋不定,于是询问益州人文立他俩谁更合适。文立说唐彬和杨宗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但唐彬爱财,杨宗好酒。司马炎听闻后表示爱财可以满足,但好酒就很难解决,于是选择了唐彬。在司马炎看来,贪财并不是多大的问题。
于是在司马炎的带领下,西晋官场形成了一股纸醉金迷的风气。八公之一的何曾生活奢侈,穿戴华丽,一天花在吃饭上面就是上万钱,还觉得无从下筷,参加宫廷宴会时不肯吃东西,认为没有自己家的饭菜好吃。在因此被弹劾后,司马炎不予处分。光禄勋任恺被罢免后纵情声色,他认为何曾之子何劭吃遍世间珍馐,便故意吃得更加豪华,一顿饭就超过一万钱。
而在司马炎忙着在权臣们的手中巩固自身地位的同时,与其并立的吴国皇帝孙皓所面临的也同样是一副不容乐观的场面。孙皓上台的背景比司马炎要糟糕得多,蜀汉灭亡的次年,吴景帝孙休因忧虑而暴病身亡。在他去世之前,南方的交州爆发了叛乱,很快又在魏国人的引诱下,荆州的武陵郡也跟着爆发叛乱,孙休撒手人寰时就留下了这么一个烂摊子。
孙休
由于孙休去世时年仅30岁,其子尚年幼,无法镇住如此糟糕的局面,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便在得到孙休之妻朱皇后同意的前提下,立23岁的孙皓为帝。从宗法关系上,孙皓是孙权的儿子废太子孙和之子,具备和他同等继承顺位的人有好几个,因而他的帝位比之司马炎要更加不稳固。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孙皓先是流放孙休的儿子并*掉其中年长的两个,而后又因为民间传闻孙权的儿子孙奋和孙策的孙子孙奉要成为天子,便将二人都*掉。
同时,吴国的权臣拥有的实力和特权更不在西晋群臣之下。由于孙权死后所爆发的激烈政治斗争,导致宗室力量大受打击,而在孙权末年受到打压的江东大族们却大都远离了纷争,保持着完好的实力,到孙皓上台时,这股力量已经强大到使皇权感受到了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