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要完结了吗,三国的结局怎么了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04 03:33:05

陶璜

为了阻止薛珝撤军,在当夜率军袭击董元,获得大量战利品。薛珝对其大为嘉奖,并打消了撤兵的念头。

随后毛炅与陶璜等人在封溪大战,因寡不敌众而惨败,毛炅仅以身免。因为连战连败,形势极为不利的杨稷只好把部队全部撤回交趾治所龙编城内,打算和吴军做最后的抗争。陶璜也率军经海路来到龙编城下,与董元展开交战。陶璜是三国后期经常被忽略的一个人,如果说东吴存在着一位最后的名将,那人不会是吴国灭亡前六年就病故的陆抗,而是直到吴国灭亡时还健在的陶璜。

董元初战时利用城池的断墙,将部下埋伏在墙后,打算用伪退之计引诱陶璜深入,再出其不意对其进行夹击,类似的计策日本战国时的真田昌幸也使用过。但陶璜看出战场环境利于埋伏,便以长戟队护卫部队的后方,成功击破董元的伏兵。陶璜又用灵活的手腕为自己创造优势,先是用之前获得的战利品收买当地山贼,使其率众相助,后又用离间计让董元*害自己部下解系。在陶璜的一番操作下,吴军在龙编城已经稳占上风。

关于龙编城最后的沦陷,《晋书》和《华阳国志》的记载各有不同。《晋书》站在陶璜的立场,称杨稷等人因粮食不足向陶璜乞降,陶璜拒绝,然后送粮食给城内守军,让他们继续守城。因为按照当时的军律,守城百日无援而投降,家人可以不受牵连,守城不到百日而投降则株连家人。杨稷决定投降时守城尚未满百日,陶璜选择拖延到百日期满后受降以保护交州诸将的家人,想要收获其归心。但《华阳国志》站在杨稷等人的立场记载杨稷没有乞降,而是率领部众四千,男女万余人坚持守城,在城中粮尽,人员饿死大半后才因部下王约叛变而沦陷。这一年是西晋泰始七年(271),距陶璜等人南下已经过去了两年,距吕兴在交趾的叛乱已经过去了八年。

城破后,杨稷部下两千余人被斩,杨稷等人被俘,董元在此前已经病故,而毛炅则坚决不肯投降。之前在古城之战中被毛炅斩*的脩则之子脩允此时正好在陶璜账下,想要为父报仇,被陶璜制止,陶璜颇为赏识毛炅,想要收为己用。但毛炅却秘密策划袭击陶璜,结果计划失败,被陶璜左右拿下。陶璜骂道:“你这晋贼!”毛炅回骂道:“你这连贼都不配做的吴狗!”大怒的陶璜将毛炅交由脩允处置,有机会得报父仇的脩允便活生生地将毛炅腹部剖开,问他说:“这下你还能不能当得成贼了?”毛炅不顾鲜血横流的腹部,继续骂道:“我立志斩*孙皓,你父亲就是被我弄死的一条狗!”随即身亡。

三国要完结了吗,三国的结局怎么了(17)

杨稷

杨稷和部下孟干、爨能、李松一同被押送至建业,杨稷在路上发病,呕血身亡。吴国人将其首级斩下,送往建业,而尸体则扔进了大海。为了收获西晋将士的人心,孟干、爨能、李松三人得以保住一命,被流放到了边地。

九真太守王素在杨稷战败后打算回到南中,被陶璜的部下抓获,王素的功曹李祚则率领余众继续在九真对抗吴军。陶璜派兵进攻九真失利,便让李祚的舅舅黎晃前去招降。李祚在城头对黎晃喊道:“舅舅是吴将,而我是晋臣,我们各自都尽力而为吧!”不久,九真被陶璜所攻下。

被流放的孟干后来辗转逃回西晋首都洛阳,并向司马炎力陈伐吴之计,而爨能和李松很快就遭到*害。陶璜在平定交州后被封为交州牧,他在交州一共治理了三十年,对交州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贡献。后来孙皓征调陶璜担任武昌都督,交州数千人联名请求挽留陶璜,于是孙皓只好作罢,他所带领的交州兵是吴国灭亡前最后一支精锐力量。

从陶璜攻下交州到吴国灭亡,西晋都没有再在交州有进一步的动作。实际上杨稷等人会败于吴军的主要原因在于孤立无援,他们与吴军交战的数年间,西晋没有从其他任何地方抽调部队前往支援。原因很简单,交州对于西晋政权而言过于偏远,加上吴国的阻隔,西晋对其实施有效统治极为困难。站在司马炎的角度,占领交州不过是加强了霍弋等人的实力,对于朝廷并无裨益,所以才会任由杨稷等人自生自灭。这样一群孤悬在外的人马,又碰上了有勇有谋的陶璜,失败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三国要完结了吗,三国的结局怎么了(18)

相对于千山阻隔的交州,西晋政权所面临的更大麻烦来自于北方。在交州沦陷的前一年,另一场长达九年的叛乱在西北掀起了。

塞北狼烟

邓艾镇守陇右时曾经招纳鲜卑降者数万,安置在雍凉一带。当邓艾刚死于益州时,司马昭担心陇右会因此引发叛乱,便派部下唐彬前往当地刺探情况。虽然后来的陇右并没有出现动乱,但该来的事情早晚会来,不过是时间晚了六年。

三国要完结了吗,三国的结局怎么了(19)

邓艾

泰始四年(268)和五年,河西、陇右地区连续发生干旱,当地人民深受其苦。司马炎便于泰始五年从凉州里分出了秦州,任命以悍勇著称的胡烈为刺史。胡烈出身安定胡氏,曾随钟会伐蜀,在成都之乱时他与儿子胡渊配合监军卫瓘为平定钟会的叛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因功受封荆州刺史,后来率军救援罗宪的便是他。

胡烈担任秦州刺史是被当做了救火员,但他显然辜负了司马炎的期望。面对秦州的灾民,胡烈使用高压政策加以对待,引发边地人民的强烈不满,于是在泰始六年(270),以河西鲜卑的秃发树机能为首爆发了一场大叛乱。

边地的异族叛乱在西晋时期原本不算什么大事,几乎属于家常便饭。秃发树机能之乱在最初并没有引发西晋朝廷太大的重视,平叛任务落到了镇守西北的镇西将军,扶风王司马亮的头上。

当时胡烈屯兵万斛堆,被秃发树机能的军队所包围,形势极为不利。司马亮派将军刘旂、骑督敬琰率兵前往救援,但刘旂二人却在关键时刻按兵不动导致错过了救援的最佳时机。于是胡烈只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独自迎战秃发树机能的叛军,两军展开激战,胡烈阵亡,成为了第一位战死在秦凉之变的刺史。

三国要完结了吗,三国的结局怎么了(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