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分集名称,编辑部的故事电视剧分集介绍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08 10:02:05

李东宝和戈玲,一代年轻人的意难平。/《编辑部的故事》

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电视逐渐进入普罗大众的生活,新兴的文化消费市场催生了一批现象级的国产电视剧。不过当时的电视剧题材仍然局限在古典名著的改编,或是民间细说的传奇故事,好不容易火了一部现代题材的《渴望》,还是家庭伦理剧。

《编辑部的故事》的出现一扫这种苦大仇深的氛围,虽然《我爱我家》被视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不过要追溯中国电视系列喜剧的源头,1992年的《编辑部的故事》已经有了明显的情景喜剧色彩。

尽管故事的主角仍然是知识分子,但它已然不同于电视剧《围城》中知识分子视角下当头棒喝式的讽刺与刻薄,而是以一种更为轻盈的调侃姿态,讲述了一群小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

编辑部的故事分集名称,编辑部的故事电视剧分集介绍(5)

《人间指南》=读者 知音 故事会。/《编辑部的故事》

它显然有意识地与小市民家长里短的琐碎保持微妙的距离,但又并不拒绝世俗浪潮的滚滚而来。与其说它是一部知识分子的群戏,不如说是对于转型期大时代下中国社会辛辣却又不失温度的人间观察,将上世纪末的旖旎与惶惑尽收眼底。

三十年过去了,当《编辑部的故事》里的那些台词和片段在今天的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上被重新传播,或许这本《人间指南》杂志远未过时。

编辑部的故事分集名称,编辑部的故事电视剧分集介绍(6)

雅俗之间,一匹海马

1989年1月12日,一条名为“海马影视创作中心在京成立 一批中青年作家进军影视界”的新闻出现在了当天《人民日报》的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版。成立宣言的调子起得很高,要给在雅俗之间左右为难的文学艺术各得其所。

虽然名字听起来文化含量稀薄,像是县城婚庆摄影公司,不过创作中心的成员都是正经的文化人。王朔、马未都、莫言、海岩、苏童、刘震云、史铁生,今天要想再看到这个群人的名字列在一起,只能去翻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课本了。

1990年,王朔参与策划的电视剧《渴望》播出,收视率堪比春晚。根据当时担任监制的郑晓龙回忆,《渴望》热播的时候,连犯罪率都下降了,为此公安部还专门给剧组送了锦旗。

《渴望》拍完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摄影棚还按天算着钱,郑晓龙就想再拍一部室内系列喜剧,目的也很单纯,说一些自己想说的话。

编辑部的故事分集名称,编辑部的故事电视剧分集介绍(7)

今天来看,《渴望》的狗血程度不亚于诸多韩剧。

《渴望》让郑晓龙见识到王朔的水平,为了这个新项目,他把包括王朔、马未都在内的几个“海马”主力请到了北京友谊宾馆连住五天,一晚180,24小时热水,好饭好菜供着,拿出分集梗概走人。

时间短,任务重,众人一合计,干脆拿咱们最熟悉的文字工作者开涮得了,名字就叫《编辑部的故事》。

原本打算趁热打铁,速战速决,结果剧本写完了以后,修修改改好几轮才立项。正要开拍,剧本找不着了。

马未都、葛小刚、魏人等参与的编剧都有其他工作要忙,不愿意从头再来。剧组一个叫冯小刚的美工师傅毛遂自荐,要帮着王朔把剧本重写出来。

编辑部的故事分集名称,编辑部的故事电视剧分集介绍(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