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心中没有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于虚荣,但一旦有了爱情,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讲述了交际花玛格丽特,与青年阿尔芒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玛格丽特虽是一位为爱奋不顾身的痴女,但却也是巴黎声色场所无人不晓的交际花。
在这场不对等的恋爱关系中,玛格丽特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却换来了误解和侮辱。小仲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茶花女的故事,也通过玛格丽特的故事,想要告诉女人们:卑微的仰视,注定会以悲剧收场;“自私”的女人,才能拥有幸福的可能。
1. 表面上是阶级带来的不幸,实际上是爱得卑微造成的悲剧玛格丽特来自乡下,从小生活贫苦的她,初到巴黎时,迷失了自己,享受着男人们的“追捧”,过着“富足”的生活。尽管她表面上光鲜亮丽、令无数男人为其倾倒,但实际上,玛格丽特不过是风月场所里的交际花,一个靠卖笑为生,只供男人玩耍,而永远不会被男人娶回家的可怜女人。
因为玛格丽特总是随身戴一朵茶花,所以“茶花女”的名字便由此而来。原本茶花女以为日子会一直浑浑噩噩的过下去,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病,却让她萌生了爱的冲动。青年律师阿尔芒,对玛格丽特一见钟情,他出于一种爱的本能,默默关心着玛格丽特的身体状况,从不曾留下姓名,也不曾期盼得到任何回报。
然而,这样的举动,却深深地打动了玛格丽特。她为阿尔芒的痴心而感动,也对这份真挚的爱情充满了渴望。但交际花的身份,就像一扇打不开的窗,让他们的爱情永远看不到光亮。阿尔芒的父亲杜瓦尔,要求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并站在公序良俗,以及道德的制高点上,谴责玛格丽特的“害人”行径。
爱是成全,是不惜成为爱人的垫脚石,也要助爱人一臂之力。阿尔芒是玛格丽特的软肋,她不想因为自己,让爱人与家人决裂,甚至身败名裂。虽然玛格丽特也深知,一份真挚的爱情不容易,但是理智让她别那么自私。因为玛格丽特知道自己配不上阿尔芒,更不想因为自己,而耽误了爱人的前途。所以,她选择了退出。
在这场爱的脚力赛中,玛格丽特始终是卑微的。因为身份、阶级的关系,她一直在仰视阿尔芒,并一直感激阿尔芒能让自己体会到真爱。但她义无反顾地牺牲,却并没有换来阿尔芒的理解,而是遭到了阿尔芒疯狂的嘲讽和报复。甚至在玛格丽特香消玉殒的那一刻,身边都没有一个亲人。如果茶花女爱得不难么卑微,能在这段关系中,“自私”一点,或许她的结局也不至于如此凄凉。
2. 三大原因,揭示玛格丽特为何爱得卑微诚如现代女性主义先驱,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所说,人们和一个有理性的同伴共处时,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他们的关系不会是某一方的卑微服从,彼此会全心全意相爱,这种关系因为双方相互的尊重,而让彼此都保有自尊。
不幸在男女关系中,埋下了“卑微”的种子后,便得意地躲在暗处,看着世间男女,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因为“卑微”,而落入圈套,走向悲剧。而在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恋爱关系中,这种“卑微”,在宗教伦理、阿尔芒的态度、以及玛格丽特性格的催生下,越长越大,以至于最后,玛格丽特被压得无法喘息,从而走进了自我牺牲的困局中。
·在宗教人本主义的影响下,玛格丽特不得不卑微服从
这种婚姻既没有贞洁做基础,也没有宗教可依靠,也没有家庭可以当作归宿。
这是阿尔芒的父亲杜瓦尔,要求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时说的话。在当时那个遵从基督教文化与人文道德的社会里,交际花是罪恶的灵魂,是不配拥有幸福婚姻的。而杜瓦尔作为社会普遍道德观念的代言人,以阿尔芒的前途当作砝码;以善良正义的名义,迫使玛格丽特让步。
顶着不被认可、被轻视的交际花身份,玛格丽特永远也无法与阿尔芒平起平坐。而这一点,玛格丽特从一开始就知道,所以才会一直感激阿尔芒的爱,才会被杜瓦尔的指责,戳中了痛点。本着基督教文化,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主旨,玛格丽特决定牺牲自己,去成全爱人。
所以,她做了逃兵。然而,她的放弃却并没有得到阿尔芒的理解,在诋毁与报复中,卑微的玛格丽特,只得默默忍受。因为卑微,所以玛格丽特一直处于弱势,阿尔芒不过是仗着玛格丽特爱之深,才能如此肆无忌惮地伤害她。
·从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态度中,看出他们缺少平等的尊重
你要我保留我的虚荣心来满足你的虚荣心,你想保持我过去的奢侈生活,你想保持我们思想上的差距,总之你不相信我对你的无私爱情,不愿不相信我愿意和你同甘共苦。
这一段是玛格丽特卑微的控诉,她深知自己与阿尔芒之间,是不平等的,更无法在这段感情中,得到尊重和信赖。在阿尔芒的心里,年轻漂亮的玛格丽特,是身份的象征,拥有她可以赢得面子。虽然他对玛格丽特的感情是真挚的,但这只是出于男人对交际花的喜爱。对阿尔芒来说,玛格丽特不过是,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的“物品”。
阿尔芒也并不相信,交际花会为了爱情,而放弃虚荣的生活。所以,在这种不平等,且无法相互信赖的爱情关系中,玛格丽特始终无法与他平等地对话,他们的爱情,也虚幻得经不起任何风浪。而玛格丽特与阿尔芒诀别,重操旧业后,阿尔芒的诋毁和报复,又一次证明了阿尔芒的“居高临下”。
阿尔芒不能接受,被“物化”的玛格丽特抛弃了自己,所以他不问缘由,也不顾及昔日的情分,像泄愤一样,将自己心中的怒火,报复在玛格丽特的身上。说到底,阿尔芒的爱太过廉价,而玛格丽特却卑微地将它捧在手心,才会给了阿尔芒伤害自己的机会。
·玛格丽特的性格,让她甘愿在爱里,做一个卑微者
我爱你爱的简直连我自己都不能相信,我们会幸福的,我们要安静的生活,不要和那种使我现在感到脸红的生活告别。
玛格丽特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她善良美丽、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在巴黎,为了能活下去,她成了烟花之地的“商品”,供男人消遣。虽然她深知,男人们都是逢场作戏,但是她内心,却还是渴望能得到一份真挚的爱情。
当她遇到痴心的阿尔芒时,玛格丽特内心爱的火焰,被点燃。爱的越炽烈,她就越想要不顾一切。于是,她放弃了一切,与阿尔芒私奔到乡下。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玛格丽特宁愿变卖资产,去维持生活;为了能与阿尔芒长相厮守,玛格丽特宁愿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然而,玛格丽特的委曲求全,却还是无法得到爱人的信赖。
在一段不平等的恋爱关系中,悲剧总是会不请自来。两个人在一起,不应该是讨好和宠爱,而应该是基于平等立场上的携手并进。玛格丽特爱得卑微,所以她的结局只会更加卑微。
3. 告别卑微的爱情,“自私”的女人,最好命玛格丽特爱情的悲剧,虽然离不开社会背景、宗教伦理的限制,但玛格丽特为爱摆出的卑微姿态,却也加速了悲剧的进程。玛格丽特卑微的仰视、自我牺牲式的成全,不仅没换来真挚的爱情,还让她在后半生,受尽了侮辱和折磨。其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不是爱得越卑微、付出得越多,就越会幸福。反倒是那些“自私”的女人,更容易在爱里,拥有话语权,更容易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
辣妹维多利亚就是这样一位“自私”的女人。当初,贝克汉姆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希望维多利亚能安心在家做个全职太太,但维多利亚却因为“自私”,而拒绝了贝克汉姆。她说:我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能为你放弃它。
所谓的“自私”,就是比起取悦别人的牺牲,我更愿意关注自己的需求。所以,贝克汉姆在西班牙,效力皇家马德里时,维多利亚留在了英国,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贝克汉姆返回英国时,维多利亚又为了在时尚圈站稳脚跟,将公司开到了美国。
作为妻子,维多利亚是“自私”的,因为她不顾丈夫、不管家庭。但是,作为女人,维多利亚的“自私”,却让她获得了与丈夫平等对话的权利。不光是在贝克汉姆与助理绯闻满天飞时,她不必担心自己因平庸落后,而出局;还能在丈夫隐退成家庭主男后,继续凭借自己的能力,过着富足的生活。
维多利亚说:“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勤劳工作的人,一个精明聪慧的生意人,而不是丈夫身边的花瓶。过去我只是有名,现在,我是真的成功了。”
她的确做到了,她再也不会被物化,更再也没人会把她当成花瓶。终于,她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自私”。如果她像玛格丽特一样,一味地成全爱人,卑微地仰视,那她或许早就变成了满身赘肉的家庭主妇,被丈夫身边的莺莺燕燕,搞得焦头烂额。所以,女人还是要“自私”一点,因为这样,才能拥有好运。
约瑟夫·坎贝尔说:“人这一生,最大的权利就是做自己”。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为了迎合别人,变成了自己不认识的人。因为丢了有趣灵魂的你,既没有了魅力,也没有了竞争力。一番折腾后,只能将命运送到别人手上,等待出局。
而“自私”的女人则不同,她们任何时候,都懂得关照自己的内心,重视自己的需求,她不卑微、不服从,而是靠自己的力量,给自己打造出了一个,可以与男人平等对话的舞台。
所以,女人还是要“自私”一点,这样幸福也会来得快一点。但愿每个女人,都不会像玛格丽特那样,卑微地在爱里深陷;而是像维多利亚那样,做自己的女王,赢得幸福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