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希言
电影《桃姐》讲述了一个叫钟春桃的女人,她从十几岁开始,就在罗家帮佣,60多年间,先后照顾了5代人。有一天,她突然中风,此时角色反转,一向由她照顾的少爷罗杰开始照顾她,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罗杰给桃姐炖燕窝粥、玉米羹,陪她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并给她送终。
这部电影取材于真实故事,以电影人李恩霖的家庭故事为原型,阐释人与人之间简单又感人肺腑的关系。
作为一名女性导演,许鞍华的拍摄手法很细腻,游走于边缘与主流之间,她在这部影片中,通过桃姐的经历,将镜头对准被人们习惯性忽略的老年人群体,关注他们的生活点滴,记录这些老人的平凡生活,通过很多生活细节,显现出人间温情。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是导演拍给自己看的私人影片。65岁的许鞍华拍完《桃姐》后,说"自己不害怕衰老或者死亡了,因为那是生命的一部分"。毕竟,每个人最终都会老会死,这是不可逆的事实。
今天,我将从"人物特色、影像风格和主题思想"这3个角度,从不同角度来解读《桃姐》这部电影真正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01、人物特色:桃姐这一形象,表现出一个平凡的底层人物不平凡的一生桃姐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但桃姐又有不平凡的一生。
①符合东方伦理规范的人物形象
桃姐的不平凡,来自于桃姐的厚道,她是一个知分寸、守本分的人。在罗家工作60多年,任劳任怨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做饭时,为了买到好的食材,不惜裹上厚厚的棉衣钻进冷库里去挑,全家老少都想念她做的一手好饭,胃被她养得无比挑剔。
当桃姐知道自己中风不能继续工作后,也做到了自己的本分。她给罗杰母亲打电话说不做了,不愿给东家添麻烦。同时主动告诉罗杰自己想去养老院,当罗杰要帮她付钱时,也断然拒绝,说自己有钱。
当罗杰问她"累吗"时,话音没落,她干脆利落地回应道:"不累"。当罗杰问她"住的好吗"时,她想也没想,便直接回答"好"。当罗杰的母亲给她给钱时,她拼命拒绝。过年和罗杰通电话时,周遭明明无比冷清,她却在电话里"公然撒谎",说"我们这里很好啊",还不忘描述一下身边有多热闹。桃姐营造出自己过得很好的场景,只是不想让罗杰担心。
在桃姐心中,她感念罗家对自己的照顾,但在举手投足间,依旧恪守本分,这何尝不是一种善良。这样一个体恤又温情的形象,极其符合传统的东方伦理规范。
②不是母子却胜似母子的温情形象
罗杰对桃姐的称呼前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刚开始,当别人询问桃姐是谁时,他回答说:"不是亲戚,只是一个老工人,在我家做了60多年。"后来,他亲切地称呼桃姐为"干妈"。
罗杰带桃姐去参加电影首映礼时,桃姐"盛装打扮",走出来的时候,她笑得好开心。桃姐挽着罗杰的胳膊,笑呵呵地调侃他是大帅哥,罗杰也称赞桃姐是大美女。在扶梯上,罗杰细心地叮嘱桃姐要慢一点。首映结束后,两人步行回家,罗杰问桃姐:"电影好不好看?"桃姐忙不迭回答:"好看,好看。"罗杰调皮地一笑,转而说:"可是我看你都睡着了。"桃姐自知理亏,低声解释了几句。这段对话太有趣了,桃姐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女佣人,罗杰也不再是那个一本正经的电影监制,两个人的对话活泼俏皮,充满生活气息。
同样,两人在小花园里,互相调侃对方为什么不结婚时,言谈同样幽默乐趣。
在我看来,与其说桃姐是家里的佣人,倒不如说她是罗杰的"妈妈"。罗杰和自己的亲生母亲,甚至都没这么亲昵。当他和母亲坐在车上时,基本没什么话说,对母亲的询问,只是轻轻点头。
③桃姐的善终和其他老人形成鲜明对比
桃姐最终走得很体面,没有遭受太多痛苦,用农村人的话来讲,这是"喜丧"。她用自己的服务,赢得了罗家上下的关怀和尊重。除了罗杰,罗杰的母亲也对桃姐心存感恩,动情地说:"那年我生病,你差点把厨房都搬过来了。"
当养老院的其他老人看到桃姐和"儿子"谈笑风生时,无不羡慕。很多情况下,连亲生儿子都做不到如此深切的陪伴。养老院里就有一个例子,老人把房子过户给儿子后,儿子从此杳无音讯。岁月无情催人老,俗话说:"老了遭人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逐渐失去自理能力,衣食住行都需要人操心,在这日复一日的琐事中,很容易消磨人的精力。
中秋节,有一群明星来养老院看望老人,给每个老人发月饼,老人们都很开心。没想到等拍完照,月饼又被原原本本收回去,原来一切只是作秀,老人只是摆拍的道具,真是可悲。明星们唱歌跳舞一阵喧哗之后,很多老人已经精疲力尽疲于应付,可是,接下来还有一群小孩来"献爱心",他们只能乖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令人心疼。
正如主演刘德华曾说:你看的不是桃姐,而是你自己,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