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总是会不自知的回忆往事,聆听老歌的旋律,那些乐符和歌词无意中能串起往昔模糊时光的一点点印迹,就像冰糖葫芦,咬一颗,就是一个故事。
孩子学校里搞艺术节活动,安排学生干部在班级里组织同学挑选、排练节目。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高中生涯。
高一时,班级同学一半是走读生,一半是住宿生。对于家住县城的走读生而言,文化娱乐活动绝对是比从乡下考上来的住宿生要丰富很多。
高中已经没有音乐课,班主任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决定在班级里开展音乐班会课---在每周的班会课安排学习唱歌。我是文娱委员,这个光荣的任务自然落在了我头上。
第一次教同学们的歌曲不是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竟然是童安格的《把根留住》,这歌太不好教了,对高中的青春孩子们而言,还是有点深沉了。
我不记得为什么会选这首歌,可能是这首歌的歌词让我喜欢、感动并觉得很有意义吧。当年童安格的“耶利亚女郞”的传唱度比这首歌要高很多。我此刻耳畔似乎一直在回响“耶利、耶利亚”。
每到音乐班会课,班长会提前把歌词抄写在黑板上,我则是临时音乐“老师”,一句一句地带着同学们唱歌,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站在讲台上,用自己并不是很入流的歌唱水平,带着全班五十多号同学,唱一首难度系数比较高的歌曲。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感谢班主任的“无为”。
他基本上不插手音乐班会课的事情,学什么歌、怎么学、怎么组织,他都不过问,完全交给我们自己做主。
在被压抑的青春年代,在以学习为主轴的高中生涯,这难得的主动权给了我们一丝自由的味道,所以难怕教唱的人水平不高,学唱的人水平也参差不齐,对音乐和歌曲的理解懵懂,可全班同学都很默契地投入于这45分钟的课时,我如今仍能清晰地记得,讲台下坐着的同学,在跑调的合唱声中,眼睛里闪着的光芒。这都是我们共同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