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是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夜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已飞
哦 飞成仙
不为来世只为有你
喜乐平安 啊
短短的12行诗,写出了诗人对爱情的思念、渴望之情。有个网贴这样解释歌词的意思:暗恋某人,难能相见。为了相见,代价高昂。即是相见,兴奋异常。瞬间见面,随即离开。唯剩下真情祝愿。这就是“牛郎织女的写照”。
正像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爱情都是一样的,不幸的爱情各有不同。中国的爱情故事,多半是充满神话的、离奇的、凄苦的美,才广为流传,为人传唱,经久不息。仓央嘉措虽然是一个生活在权力斗争漩涡里的僧人,但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年轻人;虽处仙境,但有凡心。严酷的僧侣生活,压抑了血气方刚的人性。这样《那一天》就必然会出现。
3.歌词之美
这个歌词,是藏语翻译过来的,应该是直译。不讲究音韵之美,但其意赫然在纸上,深富诗意。第一、从时间上看,它用了“那一日”“那一夜”“那一年”“那一世”“那一瞬”,表达了作者思念之久、深情之切;第二、从第一个关键词“听见......真言”,第二个关键词“摇动.....触摸”,第三个关键词“匍匐.....贴着”,第四个关键词“转......相见”,这些对思念的描述,都是以牺牲清规戒律为代价的,是真实的情感。所以,就特别震撼人心。诗歌最后,把“那一瞬间”的感情推向云天,推向感情的高潮,不为来世,只为有你,只为有你。令人感慨万分啊! 网红诗人余秀华《穿越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歌,也不是赢在韵律上,而是赢在对感情描述的真切上。《那一天》之所以精美绝伦,也就是赢在对爱情真切渴望的描述上。由此也应该说,诗词应当讲究韵律,但是也不能为之所困。只要描述的贴切真实,就是好诗,就可以流芳百世啊!
三、曲谱、伴奏、歌唱是歌曲的生命
1. 曲谱的创作是基础
曲谱,是优秀歌曲的前提,是音乐要素和音乐材料的有机组合。《那一天》曲子是根据诗词的句子创作出来的,从音符的长短处上可以看出。因为,《那一天》歌词既有僧人念佛般的特征,更有诗人的呓语般的嘟囔;从那一天到那一世,不厌其烦地“嘟囔”着自己心仪的情人,正是这个曲谱的基本特点。曲谱,前面大半部没有大的音乐跳动,曲调音符都在8度以内,高音符6,低音符在7,这样,就和一般的民歌有着明显的区别。一般的中国民歌,是一高一低。比如《我的祖国》风吹(音符高)稻花(音符低)香(音符高)两岸(音符低)。但《那一天》曲谱总体是低沉没有起伏的,这个也符合藏传佛教的特点。另外,这个歌基本上,音符是由低到高,最后到达高潮。这样的安排,更显现出感情的压抑和释放,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又逃离不了中国民歌的总体欣赏习惯,成为本歌曲的乐谱最大的特点。
2.伴奏乐器低沉
歌曲开始用了一个佛镲,然后就是轻音乐一样的伴奏,并有轻轻的打击乐,更符合人物静态下的思念、安静下的心跳。给整个歌曲逐步提高,逐步高潮奠定了曲式基础;毕竟整个诗词就是一个感情的迸发,乐曲的曲式,就是通过逐渐高潮的音乐,来烘托人物的压抑后的感情宣誓。所以,听起来虽然娓娓道来,但到了感情爆发时,也让人激动不已。所以,伴奏的成功,为歌唱演员的情绪调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3.震撼歌喉敲碎人心
提起降央卓玛,现在中国好像没有人不知道的。真正让我认识降央卓玛是《马儿你慢慢走》《谁见过梦中的草原梦中的河》。尤其是《马儿你慢慢走》唱得美极了。但,当我听这首《那一天》更加让我喜欢降央卓玛了。降央卓玛中音偏低而宽厚的音域,真的太美了。这个,我就不再讲评了。大家可以仁者见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