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上班》歌词的最后一句,是“等我长大了 我决不让妈妈 再上班”
支持者从中解读出了女儿对妈妈的孝心,但由于实际作词的人是丈夫,这句歌词归根结底还是“别工作了,我养你吧”的大男子主义浪漫。
20年前《喜剧之王》里的一句“我养你啊”是感情真挚的告白,是饱尝世事辛酸的小人物之间的守望相助。
但20年后的今年,如果还有人拿“我养你”当成“对你好”,我这边建议你快逃。
说到底,“女性挣钱少”“男主外女主内”还是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
不少人还记得2015年被曝光的北京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标语。
人们怎么也想不明白,什么年代了,悬挂在民政局墙上的标语还在告诫新人“做一个好主妇、好母亲,是女人最大的本事”,女性找工作成了“跟男人抢资源”。
尽管这面标语在掀起风波之后就被匆匆撤下,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其中也包括部分女性)真情实感地认为,对于女性来说,“工作不重要,家庭才重要”。
我们应当看到,中国在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的排名逐年下滑,但还能勉强压过印度、日本、韩国,靠得正是在“经济参与和机会”方面还比较平等。
换句话说,与那些难兄难弟相比,中国女性参加工作的情况还相对乐观,但也只是相对而已。
除了“女人能力就是不如男人”这种直截了当的歧视,还有包裹在糖衣下的慢性毒药“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
女孩们长久地浸润在这种幻想中,很容易忘记拥有一份工作,掌握经济自主权有多么的重要。
而娜拉出走后会是怎样,鲁迅早在上个世纪就给出了答案。
回到引发这场争议的导火索——《妈妈不上班》。
“妈妈要是上班就没人陪我玩”是儿童的天性流露,但“妈妈就是上班,也赚不了几个钱”的偏见,又是从何而来呢?
是教育。
有人感慨之前接受的教育可不是这样。
小时候的儿歌是“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工作了一天,你可辛苦啦”,现在的导向却成了“妈妈别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