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天书奇谭》,王树忱好像又换了一套风格:立意是诙谐的,气质是草根的,想象是疏放的。尤其是人物造型,年画、京剧、无锡大阿福,凡是跟民间文化有关的元素,几乎都被伊信手拈来地借用。
王树忱拿漫画家特有的禀赋,融合在天马行空的电影语言里,使动作感极强的画面呈现出幽默的味道。那一幕老和尚与小和尚的打斗,简直就是“功夫喜剧”。这就是王树忱笔墨的典型气派,不晓得侬还记得多少画面?
《天书奇谭》分镜台本
还记得,小辰光时代,大家还会经常在杂志上看到另一个名字——“詹同”以及伊的漫画作品,当然后来大家晓得伊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孙子,还是后来的事体了。
詹同,又名詹同渲。读詹咏先生的文章《回忆父亲詹同》,对詹同生前的漫画创作之道,有老多追忆。
詹同认为,真正好的漫画,应该是经久耐看的。一方面要有好的题材,处理得巧妙、高级,另一方面应该是技法高超的绘者精心创作的,哪怕是一挥而就、寥寥数笔,也是经反复推敲锤炼得来的,绝非随便涂抹上几笔了事。”
詹天佑
詹同与画画结下不解之缘,伊的艺术天分,或多或少都来源于詹天佑的家族传承。伊曾在《我爷爷二三事》里写道:“我稍大一点后,曾有机会见到过爷爷的部分藏书。里面除了工程技术一类书籍外,也有马克·吐温全集、莎士比亚剧本、格林童话集以及世界大战画史等……我也见过爷爷收藏的装帧考究的铜版画画册和彩色插图的歌剧曲谱……”
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拿漫画叫作动漫,好像这样称呼就光鲜加时尚了,就可以吸引眼球了。其实,动漫动漫,就是会动的漫画,这没啥新奇的。
早在四五十年前,詹同就老早让伊笔下的漫画动了起来。比如,伊参与创作的美术电影《猪八戒吃西瓜》《假如我是武松》《画廊一夜》《奇怪的球赛》,是不是每一部名称报出来都让侬耳熟能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