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的故事》豆瓣评分)
电影《忠犬八公》由莱塞·霍尔斯道姆(多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执导,在豆瓣有近百万人评价下获得了9.4的高分,这足以证明它受观众的喜爱。影片内容改编于1925年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以倒叙的方式,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向观众呈现了帕克教授和他的爱犬八公之间温暖的故事。
八公(hachi)是一只日本的秋田犬,流落在美国一个小镇的火车站。幸运的是,它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帕克教授。帕克教授第一眼看到这个可爱的家伙就喜欢上了它,将它带回了家。起初,妻子凯特并不想要收留小八公。但丈夫对八公由衷的喜爱打动了她,八公成为了这个家里重要的一份子,见证着他们一家的温馨,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欢乐。
八公极具灵性,每天会送帕克教授上班,到了下午5点又准时蹲在火车站门口迎接他的主人。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平静而温暖的小日子,帕克教授突发心脏病去世,那天八公在车站等了一整天都没有等到主人的回归。所有人都知道帕克教授不会再从车站回来了,但八公依然坚持每天都准时到车站门口翘首以盼,九年时间里风雨无阻,直至八公也去世。
整个故事很简单,基本没有什么高潮,但就是这么一部简单的剧,让观众泪流不止,被网友称为十大催泪大片之一。这部电影的成功,除了演员的表演到位,不得不提的是导演对故事的演绎方式。接下来,我们就从镜头语言、表现手法、和现实意义来品味《忠犬八公的故事》的魅力。
(八公和帕克教授及他女儿的互动)
1、镜头语言镜头语言就是以镜头作为基本创作要素,通过构图、景别、角度、运动等手段完成影视创作的语言方式。《忠犬八公的故事》中运用的镜头语言十分丰富,通过它们我们能深刻认识到八公和帕克教授之间深厚的情谊。
1.1 动物视角的“陌生化”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
通常来说,我们看到的有关人物的电影都是从人的视角出发拍摄的,大家也都对这种镜头习以为常。但《忠犬八公的故事》中有很多个镜头是从狗的视角拍摄的,这就是“陌生化”。影片采用这种特殊的拍摄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 吸引观众的目光,增加趣味
八公眼中的世界是黑白的,不似人类眼中的色彩斑斓。《心理学纲要》指出,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 咋一看到狗的眼中的世界,给观众一种新奇的感觉,哪怕平时习以为常的场景也变得更加有趣起来。
一次女主人凯特在花园修剪树枝,镜头以八公的视角对着凯特,通过镜头的反转倒置,我们能想象到八公翻转身体的样子。画面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观众能通过这些镜头感受到八公慵懒自得的样子。同时,狗狗眼中单一的颜色,也向观众暗示着狗狗的专一与忠诚。
(八公眼中真正整理花园的女主人)
- 通过八公的视角,让我们了解八公的内心
八公作为电影的主角,但是它无法通过语言来向我们表达它的内心世界,通过动物视角的处理,我们就能感同身受地了解八公的内心情绪,弥不了它不能言语的遗憾。
电影开头,八公流落在火车站,从它的视角看笼子外的世间,变换莫定,不知道哪里是终点,表达了八公内心的迷茫与对命运未知的无力感。刚到帕克教授家时,因为女主人的排斥,八公被安排在了一个小屋里,透过小屋的门缝看帕克教授充满亮光的房子,传递出八公内心的不安与孤寂。在帕克教授家安家后,从八公的角度看到帕克教授一家幸福的生活,体现八公对于目前生活的满足。它到车站等主人的时候,目光一直聚焦在火车站的大门,看到无数的旅客进进出出,主人却还没出来,八公内心相见主人的焦急不言而喻。
正是这些通过八公视角拍摄出来的画面,我们才更能了解八公对于帕克教授的依赖与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