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思涵
这届《超新星全运会》直播的第一个小高潮,莫过于男子跳高金牌诞生的那个瞬间——1.8米,李昀锐跳过了这个高度。同时,这也宣告着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首枚金牌的诞生。
夜里十点多,当男子跳高项目的前三名李昀锐、李星和王志文走进早已一片困倦的媒体采访中心时,记者们的掌声和欢呼声仍然响亮、真诚、不打折扣。
这三个人是谁?或许不少记者都需要百度百科再加上微博搜索,才能弄清楚他们的身份是歌手还是演员、之前有过什么作品;而关于王志文,人们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可能还是上一届超新星全运会的短跑项目大魔王。
但所有的“不熟悉”都不重要。这一刻,他们最重要的身份是运动员,竞技成绩就是荣耀的证据。这种奇妙的身份变换与全新评价体系的建立,是超新星全运会这个“场”最迷人的地方。
当然,在告别这个由体育精神构建的乌托邦后,新人们面对的仍然是作品、知名度、人气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标准。在享受体育的同时,如何让这个“场”辐射自己更长久的职业发展——这个问题,可能盘旋在每个“超新星”心里。
奇观:另一套评判标准
像火箭少女101这样的当红团体,即便当天没有自己比赛项目、一整天可能只有几个偶尔扫到运动员座席区的观赛镜头,也会老老实实地在现场待上一整天——对艺人来说,这种付出不可思议;但作为超新星全运会的参赛运动员,这再自然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