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回家,妈妈在门口也等不到。现在该怎么办?”到教导处找资料时,正好听到四年级班主任梁老师和教导主任交流一件事。作为新班主任,梁老师显得不知所措。
“有没有在班群里问问,孩子是不是到了同学家?”教导主任比较冷静。这些事偶有发生,起初大家着急得一团糟,结果往往是虚惊一场。八九岁的孩子,兴奋起来玩性大发,往往会忽略他人的感受。
“已经询问了,但没有家长回应。”班主任忧心重重,“今天孩子午休违纪,又谎报别人的名字,被记录在案。现在累计违规3次,要停止午餐午休了。是不是怕妈妈批评,在外面闲逛呀。”
“先别着急,下去查阅一下监控。看看孩子离校时情绪如何?”我在旁边插话。
“整个下午都看不出什么异样?”老师也很疑惑,“不过,孩子的妈妈曾经吓唬过孩子,如果再违规被停餐,他们也不管。”
这种恐吓毫无意义,表面上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实际上对循序渐进塑造孩子习惯于事无补。5:00放学,这才5:30,刚放学不久,过段时间才能再做判断。
“也许孩子在外面游荡一会儿,内心纠结挣扎一番,还是会回去的。”我只能安慰班主任,“先等等吧。”
六点半,我下楼回家。在传达室门口,又碰到了来回踱步的班主任。
“有什么新进展吗?”我停下来,和声问道。
“还没有。刚才和保安及家长一起查看了监控。”班主任理了理思路,“孩子出去的时候很正常。但现在妈妈急疯了,已经到派出所报了案。”
“派出所那里有各个路口监控,应该可以查出来孩子的行动线路。”保安队长在一旁补充道。
“这是要离家出走的节奏呀。”我叹了一口气,“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容易选择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重要性。”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冷静,“不过,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治安稳定,监控林立,相信孩子跑不到哪里去。”
“现在该怎么办?”班主任心里很没有底,“我还要准备明天的研讨课,这边孩子又没有着落。”
“等吧。我们现在也帮不上什么忙。你先回宿舍备课,有什么情况,第一时间通知我。”我也没有什么锦囊妙计,唯一的方法就是默默祈祷,以不变应万变,靠警察了。
回家吃饭,看了一会儿新闻。尽管自己心仪的球赛即将开始,但心有牵挂,坐着也是忐忑不安。毕竟,有个孩子还在外边流浪,父母还在疯狂寻找。看看时间已经是七点半,于是提了餐厨垃圾,准备下楼,顺便在楼下走两圈,缓解一下内心的焦虑。
推开大堂铁门,向垃圾分类点走去。透过路灯,看到对面石椅边趴着一个学生,书包放在一边,台面上摆着课本和作业。孩子正在专注写作业,因凳子离路灯不远,光亮尚可。我有点好奇,这个点了还不回家?但仅仅是好奇而已。也许是家长还没有回来,回不了家,迫不得已在外面等待而已。
丢完垃圾,我掏出一根香烟,开始围着单元对面的回形道路散步。这时,不知哪根神经突然跳了一下,刚才那个孩子,该不会是今天的“焦点人物”吧?随即,又马上自我否定,不大可能,那个孩子家在瑜翠园,离育龙居相距四五公里,怎么会跑这儿呢。或许是我心有所思,意有所联而已。想象力太丰富,给自己徒增烦恼。
尽管觉得不可能,但还是下定决心,走到孩子身边时,一定要问问原因:为什么这么晚了,还在外面写作业。毕竟是我们学校的孩子,关心一下,并不多余。
走近孩子,孩子趴在石凳上,很专心,有人近在咫尺都浑然不觉。我蹲下身子,轻轻拍了拍孩子的脑袋,“这么晚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孩子一惊,惶恐地抬起头,看到我时,孩子眼睛瞬间圆睁,继而眨了眨眼睛,眼圈马上红了,没有言语。
我觉得不大对劲。孩子肯定认出了眼前的“校长”。直觉让我心跳加速,马上追问:“你是哪个班的?”
“四年3班。”孩子的声音很小,似是在嗓子里对着自己咕哝。
我一下子怔住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天底下,竟然还有这么巧合的事情?我抑制住激动,知道当前最紧要的,是通知如热锅上蚂蚁的家长以及惴惴不安苦等信息的班主任。
“你这个小家伙。现在心里很难受,很不舒服吧?*妈和老师也很难受很焦虑呢?”我觉得很有必要安慰一下这个事件的主角,“错了,直接承担责任,其实比现在陷入僵局好多了吧?”
郑同学艰难地点点头。我知道,他心里同样万分纠结,有后悔,有不甘,有担忧,有害怕,小小的心灵,也是五味杂陈呀。
“告诉我*妈的电话,我来和*妈说。”
剩下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孩子的妈妈正在和警察四处查找,听到我的通知,声音激动又感觉不可思议;班主任接到我的电话,同样震惊地无以复加,想象不到这件意外突发事件,竟然在校长面前戛然而止。我心中的一块巨石落地,在等待孩子妈妈的时间里,和孩子聊了一会儿,鼓励他向妈妈道歉,向老师道歉。其实,我也不用多说,体验胜于说教。经历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半个小时后上楼,老婆看到我满面笑意如沐春风的样子,感到很奇怪:“这丢垃圾捡到花了?丢了半个小时都不上来。”
我哈哈大笑:“这可比捡到花更让人愉快!我在下面,捡到了一个刚刚‘丢失’的孩子。”
告诉了老婆事情经过,一家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第二天和教导主任聊起来,对方震惊地张大嘴巴。
学校近三千个孩子,一个“离家出走”的小家伙,竟鬼使神差地跨越“千山万水”来到我家楼下,而且还被无聊的我“关心”了一下。记得孩子的妈妈说了一句话,孩子从来没有到过我们这个小区,也没有同学在这个小区。至于为什么流浪至此,天晓得。
有一个词叫“活久见”,虽然不是褒义词,但可以为这个故事做一个注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可能,都因为事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假设我没有下楼,又或者等我看完自己最喜爱的“恒大与国安半决赛第二回合”后再下楼,不知接下来的剧情又会朝什么方向展开?当然,没有如果。
心有所思,意有所联。冥冥之中,凡事已经有所安排。接纳,感恩,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