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什刹海》在央视热播,没怎么完整追过剧的我,被《什刹海》弄得,排除一切以前不可能排除的约饭、早睡、晚溜等好事,每天早早地做好准备,坐等它的播出。
《什刹海》中那老北京的地界儿,老北京的美食,老北京的老礼儿,以及自带调侃风格的京腔京韵的聊天,无一不吸引我入胜。我真的大爱这部电视剧。
到今儿,《什刹海》已经播出了二十多集,老庄家祖孙三代同住在一个四合院里,对于一些家庭琐事、家长里短的细节也让我再次重温了老北京家庭中这种护犊子式的教育。
话说庄家老三那上小学的儿子,在一次考试中,只考了八十多分,老三媳妇凤儿拿着卷子正在劈头盖脸地说自己儿子,这时老三进屋,看着儿子一动不动地站着,媳妇那声嘶力竭地指责,马上摸着儿子头,对媳妇说:八十多分还少呀,差不多得了。
可没过几集的功夫,就有一个镜头是,庄家老三给儿子指导功课,发现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时,也是坐不住了,同样很高调地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比他的老婆更狠,根本就没有了“差不多就行”的态度了。其实,这个现象在老北京家庭教育中很常见,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怎么狠说狠打都行,但看不了别人管,甚至包括自己的另一半。因此,那时就把这种现象叫做护犊子。
护犊子式的教育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庄家老三虽已人到中年,但一事无成,每天都是干些小打小闹的事,弄不好还老捅个篓子。庄大爷深知自己家老三的为人,总揣着这老三不出什么幺蛾子,不惹什么事就烧高香的心理,内心深处是看透了这个老三了。
可是这天,当街道大妈说他家老三干了好事,帮助孤寡老人表扬老三的时候,庄大爷先是一愣,随后心里那是一个美。好长时间没有给老三做他爱吃的红烧带鱼,那天一高兴去市场挑选上等带鱼就给做了。
这种护犊子,就是深知自己家孩子能力不行,干不了什么大事好事,但不愿让街坊四邻指手画脚,只有自己在家怎么说,怎么给脸子都不为过。可是,当外人说自己这早已认准不好的孩子,好的时候,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对于护犊子的解释是这样的:护犊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hù dú zi。保护自己的儿女,或者晚辈。牛之类的动物都是竭尽全力的保护自己的幼崽不受别的动物的伤害。用在人身上有贬义的意思,不论事情怨谁,只知道保护自己的儿女或者晚辈。
从百度的解释可以看出,护犊子是从动物保护幼崽演变而来。有道是一畦萝卜一畦菜,谁的孩子谁不爱,不管自家孩子什么样,自己打也打得、骂也骂得,但,就是自己管才舒服,这就是老北京护犊子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