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珍珠港》
不仅在剧情上令人感动,演员的出色表现更是为影片增色不少,零一年的这部电影展现了美国人内在的自信和精神,这种精神在如今的好莱坞电影中似乎已难觅踪迹,也反映了现实的变化。通过飞行员的视角叙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一个巧妙的手法,也展示了后来的东京轰炸部分,震撼人心,影片中的一些小细节与现实高度契合,尽管三角恋情节令人烦躁,但在战争的大环境下显得不那么重要。
6. 《拯救大兵瑞恩》
影片有三个场景令我难以忘怀:一排排整齐的十字架墓碑如同列队的士兵,医疗兵临终前不断呼喊妈妈,后悔曾在母亲回家时假装入睡,还有大战前的平静,士兵们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下一秒坦克就轰鸣而来。相比较于厄本角色的复杂与成长,汤姆汉克斯饰演的角色在救援行动中的挣扎与刻画显得更深入一些,希望每个战死沙场的英雄都能魂归故里。
7. 《伦敦上空的鹰》
这是一部充满热闹场面的反特战争片,包含了空战、枪战、美女和突击队等多种元素,可惜由于年代和技术的限制,空战场面多为近景特写和模拟场景或纪录片片段。潜入与反间谍措施在当时看来拍得相当出色,英国与德国双方的描绘没有刻意贬低或拔高,互有胜负,结局的大战场面惨烈,展示了敌我阵营的激烈的交锋,两位男主角都展现了义气,而德方的女间谍角色塑造得也很有特点。
8. 《兵临城下》
开头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但因为是根据历史事件改编,影片对苏联红军的刻画引发争议,作为一部电影,它确实很不错,但作为战争片,结局却过于关注儿女情长。影片中两位顶级狙击手之间的对决极为精彩,但最后却是政委因爱情心灰意冷送死换来胜利,令人不满,不过,那段战壕戏码非常经典,让人感叹英雄的不易,往往那些不经意的人最终赢得胜利,而刻意经营的人却常常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