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的一天》镜头画面
这部电影里关于基督教的场景还有几处,除开头、结尾的一处,另一处我个人认为是“带私货”,只是该片的编导就算带私货也带得很别致。
把私货带出别致,不一样的战争片名字叫做《最长的一天》这个带私货的场面就是几个修女在嬷嬷的带领下,疾步走过战场,去到英军阵地救治伤员。
作为西方编导,在作品里涉及基督教是很正常的,也许不算带私货。然而,无论西方还是东方,编导都是“文艺青年”,“布尔乔亚”是他们的共同的私货。
《最长的一天》里肯定有两处布尔乔亚式的私货,一处贯穿全片浑然天成,一处一闪即逝却动用了飞机。
深夜,舰队和运输机同时从英国出发,奔赴诺曼底。飞机飞过舰队上方时,亮起了灯光。一个士兵不解地问:他们是什么意思呀?
另一个士兵答:你真笨,两短一长,当当——当(模拟钢琴声),贝多芬的《命运》。
这明显是布尔乔亚式的私货,却与故事高度契合,不让人生厌。
《解放》里有一个桥段,苏军军长命令坦克手在坦克外悬挂音箱,作战时播放音乐,以壮军威。坦克手问他放谁的乐曲,他傲慢地回答:当然是柴科夫的。
我勒个去呀,坦克外面挂音箱,这个蛋有点装大了,布尔乔亚的私货不是这么带的吧?
无独有偶,一部国产电影也是装了一个混圆的蛋:某司令员命令手下的某军长和某政委唱十遍《国际歌》……
大敌当前,司令员下这样不靠谱的命令,导演的布尔乔亚有点惨不忍睹吧?难怪票房那么低!
《最长的一天里》还有一处私货,就是几乎贯穿全片的法国诗人维尔兰的经典诗句——用单调的沉闷伤害了我的心。
德军侦听维尔兰的诗
该片的编导说这是一句英国广播里发出的明码信息,通知法国地下抵抗组织诺曼底登陆马上就要开始了。所谓的明码通知,类似于电视剧《潜伏》里呼唤“深海”回家的诗歌。这样的明码应该很多,每一条明码针对的对象都是不同的。编导却只认定有这样一条,因为这一条在影片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始的时候,是德军监听到这条明码,开始破译、研判。接下来,德军情侦部门研判出结果,确定盟军的进攻即将开始,但是德军元帅却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
最后,当德国坦克师无法及时开赴诺曼底,德军已经无力回天的时候,德军高级将领口中喃喃吟咏——用单调的沉闷伤害了我的心。
单调、沉闷、伤心,是德军此时此刻的写照,这个布尔乔亚立了一功!
本节是说导演的私货,《最长的一天》最大的私货就是导演选演员。本片中,很多大腕、巨星仅仅是几个镜头几场戏。比如肖恩康纳利,只是和人搭配扮演了一个饶舌的英国士兵,他在电影里的任务就简单评价周遭发生的事情。
而并不怎么出名的理查德·托德和埃迪·艾伯特却分别出演了重要角色。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俩都是二战老兵,托德本人甚至就参加了诺曼底登陆!
还有没有其他演员跟导演沾亲带故,我就说不清楚了。
《最长的一天》的肖恩康纳利扮演的角色
如果允许我这样理解私货,《最长的一天》最大的私货就是坚持使用黑白拍摄。在彩色电影大行其道的当代,编导为什么要用黑白拍摄?
这是本文最后提出的问题,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留言交流一下。友情提示:同样是经典的《辛德勒名单》,也是黑白片,除片中的小女孩和片尾的集中营幸存者悼念辛德勒外,所有的画面都是由黑白构成。
写在后面:
1、周日之后,长假的余热就该散尽了,我也必须得趁此时机补看国庆档的《坚若磐石》和《莫斯科行动》。也许这两部影片也会让我失望,但是,人家好歹是讲故事的,不是讲笑话的。
2、本文是从我个人的角度讲述《最长的一天》,该片虽然是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但是他不仅汇集了英、法、德、加等多国演员,而且是众人公认的经典。经典的文艺作品是世界的,请不要因此说我亲美,因此说我是美吹,我很怕怕。如果谁坚持让我怕怕,下一篇文章我就歌颂《红灯记》。
3、对于志愿军战士我是有特殊感情的,因为家父就是志愿军老兵。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等同于某人拍摄的一部电影。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