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成功了吗?
没有。
因为当台下的学生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所有的野心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但。
也是因此,没有了压力和KPI烦恼的徐惠珍,反而找到了最早做老师时的教学方式。
从了解学生开始对他进行讲解文章。
继而从讲台自然而然地走到了学生旁边。
就像当年她对李俊浩做的那样。
还没有成为金牌讲师的徐惠珍,是提升了他的阅读兴趣,才使得成绩大幅提高,成功从倒数第二名考上了高丽大学。
成为差生逆袭的典范。
是的,所谓技巧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一个“人”。
毕竟学生不是机器。
往里不断地填充知识,就真的可以的。
发现了吗?
表面上这个剧是在说教培机构的竞争压力。
其实直指的是教育本身。
它其实是在发问:
当分数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时。
真正答题的那个人。
是不是早已被大家忘记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最近的韩剧,无论什么样的题材,似乎都喜欢往现实上靠。
比如无法消解的阶层矛盾。
或者边缘人群的现实关照。
就拿《毕业》来说。
Sir说了半天,你们可能会以为这是职业剧是吧?
终归。
它是部不折不扣的爱情剧。
而它讲述的。
也确是一位曾经的学生与老师的暧昧关系。
就像剧中办公室一幕。
徐慧珍私下帮李俊浩教授讲课技巧。
刚好遇到新来的老师下班后又回到办公室,两人只能偷偷躲起来,以免被发现后解释不清。
两人急促地躲在门后面,“偷感”拉满了。
这才是这部剧着墨最多的地方。
但问题是。
为什么明明是部爱情剧,却有着如此之多的现实情节?
以至于现实中。
韩国现实中的教师工会,都会对剧中学校老师被迫根据补习老师建议,重新考试的情节感到被冒犯。
他们提出抗议。
担心这部剧的播出会降低新一代公共教育教师们的士气。
所以集体破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