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五年多的剧本打磨,两年多的细致筹备,整整半年的实景拍摄,以及80多家特效公司的协同作战,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打造的电影《长津湖》昨天正式上映了。176分钟放映结束,热烈的掌声响起,《长津湖》剧组昨晚也终于来到了上海影城的首映式现场,来到了上海观众面前。
图说:《长津湖》剧照 官方图(下同)
“这是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新的检阅。”总出品人、总制片人于冬带领万人剧组打造了这部壮阔巨制,他很骄傲;
“我做了一辈子电影,我的经验在这部电影中还不够用。”总监制黄建新16岁当兵,拍了一辈子电影,他很虔诚;
“正是当年的一批年轻人,用他们的血肉筑成了现在的长城,他们值得铭记。”主演胡军,他的父亲就曾踏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他很动情。
保家卫国
电影开篇,没有冰天雪地,更没有炮火连天,而是叫上海观众感到熟悉的江南水乡。秋叶斑斓,恬静美好,这是伍千里和伍万里的家乡湖州。从这里出发,他们远赴千万里,到朝鲜,在异国他乡并肩作战。“长津湖参战的部队主要是志愿军第9兵团,出发时的确是从浙江湖州,这是一个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一个关键词——保家卫国。你先得展示你的家、你的国是什么样,然后你才有保家卫国的可能。”导演陈凯歌还提醒观众注意伍千里的哨子,“那是江南渔民用的鱼鹰哨,也是七连独有的集结哨。这个哨子代表的是家乡,到了战场上,这个哨子就成为了冲锋的号角,这个细节想要表达的就是家与国密不可分的情结。”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电影告诉观众,刚刚诞生一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什么要打这个仗,又如何做出了艰难决策。电影还告诉观众,面对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面对装备精良、补给充分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如何义无反顾赴朝作战,又如何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敌,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
打破常规
长津湖战役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壮烈历史,无数创作者都希望将这段历史搬上银幕,但兰晓龙的剧本写了六七年,改了许多稿,始终都没有人把这个故事拍出来——太难了。哪怕是经验丰富的于冬这一次也总是在采访中强调困难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他说:“影片从筹备到拍摄,每个环节都像是在‘战斗’。”
说到为什么选择用三位导演共同完成一个故事,于冬表示主要还是因为时间的问题:“《长津湖》是一个鸿篇巨制,它的格局、题材、故事都要求它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在冬天拍完。这样的任务,一个导演在一年内是无法完成的。”所以三位导演分三组同时进行,说是三组,实际上三位导演背后还有A组B组C组,大大小小加起来有16个组在同时推进。具体的,对抗美援朝历史极为熟悉的陈凯歌负责把握历史基调,主要拍摄志愿军入朝鲜的部分;曾成功执导《智取威虎山》的徐克大胆展开创作,为影片故事的完整性和生动的细节展示保驾护航;凭借《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为影迷称道的林超贤,更侧重惊险刺激的战斗场面,并努力在动作设计当中完成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塑造。“如果把三个组并行叠加的时间拉平来算的话,前前后后是467个工作日。”总监制黄建新感叹,“我们所有的情感,都在这部电影里。”
兄弟情深
很多看过兰晓龙作品的观众都知道,兰晓龙作品中总会提及一个特别的连队:钢七连。此番《长津湖》的故事,将“钢七连”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影片中,七连连队整编为150人,而最后一个入伍的伍万里是第677号,这意味着整个连队已有数百人牺牲。但牺牲不会让一个战士的七连身份被遗忘,生者铭记着牺牲的战友,继续勇往直前。他们不仅有着“为让后代生活在和平时代,选择把自己的生命交付战场”的家国情怀,也有“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的手足情深,更有并肩作战砥砺前行的战友情谊。
尤其可贵的是,兰晓龙笔下的战士各有性格。吴京饰演七连连长伍千里,是战友的主心骨;易烊千玺饰演其弟弟伍万里,从江边顽童蜕变为神投手;朱亚文饰演的梅生,是一个有文化的指导员;李晨饰演火力排排长余从戎,是一个“内心散发快乐的战士”;胡军饰演炮排排长雷公,是一位超期服役的老兵;段奕宏饰演三营营长谈子为,也是从七连走出去的兵;韩东君饰演的平河,是寡言的神枪手。此外,影片更有张涵予、黄轩、欧豪友情出演。战场外他们是柔情似水的父亲,是心系父母的儿子,是互相照应的兄弟,但是当他们聚在一起走上战场,就是坚不可摧的战士,是这个国家打不垮的钢铁脊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戏最好的一点就是,每个角色都是生动的。你会觉得这些人似曾相识,你会跟着他们笑,跟着他们难过。”总监制黄建新说,《长津湖》中有好莱坞大片不具备的独特性,便是中国人的情感:“《长津湖》中,有中国人对待战争、和平的态度,对待国家和土地的态度、对待兄弟姐妹的态度,这是完全属于中国精神世界的东西。”(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