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宫是一个音乐人,影片开始时,他早已丧失了对音乐的热情。念兹在兹的,是想不管从哪里搞到50万,让他的乐队去韩国“先整容后包装”,再回国赚钱。
他是音乐人,却不能快乐地追求音乐,他不仅必须按照资本的逻辑生活,同时资本的逻辑也已经内在化为他的心灵逻辑——之所以接受胡亮的邀请来到集安,是因为胡亮答应给他50万劳务费,并预付了10万。
在缝纫机乐队中,胡亮的梦想是保住“大吉他雕塑”,激活小城的摇滚乐传统;贝斯手丁建国(古力娜扎 饰)对身为房地产巨头的父亲有叛逆心理,想追求自己的音乐生活;鼓手炸药(李鸿其 饰)是一位台湾青年,参加乐队是为了寻找梦中情人;吉他手杨双树(韩童生 饰)是集安摇滚运动的先驱和老将;键盘手希希(曲隽希 饰)则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小学生。
只有经纪人程宫有明确的功利目的:钱!他为了钱来到乐队,又为了钱背叛了乐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资本逻辑对个人自由,包括心灵自由的压制,也看到了胡亮等人不自觉的反抗——这种微弱的、个体化的、似乎是必败无疑的反抗,最终感动了程宫,他选择重返乐队,把演唱会进行到底。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缝纫机乐队》接续了三十年代上海左翼电影的传统,如《马路天使》、《桃李劫》、《神女》等等。当然,在左翼文艺失去总体性理论支持的背景下,这种批判的锋芒要弱多了。
不过考虑到晚近三十多年,中国电影的主流基本都是在为重建资本在中国的统治扫清道路,仅仅在2013年,《中国合伙人》还带着一种欣喜若狂的基调把“沐浴在钱雨中”当作人生最大幸福,“缝纫机”的出现还是令人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