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中,烟火师、美术师、置景师密切配合,加上摄影师对战场特色的执着追求和巧妙运用,利用长焦镜头去压缩“水与火”的空间,为观众形成了身临其境的效果。
三、汽车阵地大拍摄过程中最令导演头疼的,莫过于汽车阵地。当年淮海战场,没有强大的炮火掩护,只能采用挖战壕的迫近土工作业的方式作战,被包围的黄维兵团利用800辆汽车构成工事。按照美术师的测算,要在方圆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利用废弃汽车搭建一个“汽车阵地”。
美工师在研究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及战场照片之后,得出结论,如果在当地拍摄,起码将2000亩耕地上的小麦全部毁掉。
最后,终于在山东莱芜湾畔找到了一个炮兵靶场,美工在海边的沙滩上用300辆报废汽车组成了一个“汽车城”。如果美工只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汽车工事”的设计讨论会就开了十多次,光是图纸就改了十几次。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准备开始拍摄的前一天,忽然狂风大作,海水涨潮,黄维的“汽车阵地”瞬间成了一片汪洋。
导演蔡继渭说:如果当年海边的潮水再涨一点,这些汽车都会被冲走。如果直接命令部队把这些已经搭建完成的汽车拉走,同样是一大笔开销。
彼时,导演蔡继渭的夫人郭英华是电影《大决战》的会计师。她说“阿渭在片头,我的片尾”,我要到现场给他们拨款,并监督用钱。那几天,导演和美工提心吊胆,每天都要去堤边看看,生怕这么多“国有资产”,打了水漂。
领导和老婆,两方面都交代不了。
幸亏两天之后,海水退潮,“突破汽车工事”这场戏才正式开拍。
在电影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成千上万的我军战士冲锋。网状工事、近迫作业、飞雷轰尖谷堆、步兵突破汽车防线,敌军溃逃,然后出现多层次、有纵深的汽车工事。
最后的画面是村庄在燃烧、敌军投降、我军冲进,这一落幅画面集3000人之众,形成高潮,这个镜头的内部冲击力达到了极致。这个电影上出现了十几分钟的镜头,现实中直接拍了4个月。
四、人民战争当年摄制组采访黄维时,他说:我们困在包围圈里粮食困难,集中了一些队伍,向解放军阵地推进,临时占领了几个村庄。但人都逃走了,粮食也没有见着。
他还说:“后来我当了俘虏,见到了解放军和老百姓就混在一起,老百姓自动支援解放军,我明白了,这个仗不能打,天数已定,是蒋介石气数已尽,并非我打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