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百花公园西门有闵子骞墓风景区,里面有闵子骞的祠堂、坟墓及生平事迹介绍,附近还有闵子骞路和闵子骞社区,闵子骞是何许人,为何济南人们如此钟爱他?
闵子骞(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损,字子骞,世称闵子,春秋末期鲁国人,比孔子小15岁。他出身贫寒,为家境所迫,很小就从事体力劳动,生活清苦,经常随父亲驾车外出谋生,后来拜师孔子,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以孝为世人所称道。
闵子骞性格沉静而寡言,为人恭谨端正,《论语·先进》记载他侍从孔子时候“阖阖如也”,但他一旦发表意见,又总能一语中的。孔夫子称赞他“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闵子骞把孔子提倡的仁德理想,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并时刻身体力行。
当时,鲁国权臣季氏听闻闵子骞的贤德,托人请闵子骞去当费城的长官,闵子骞推辞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请好好地替我辞掉吧!若是再来找我的话,那我一定会逃到汶水之北去了(逃出鲁国))孔子亦称赞他“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闵子骞终生不愿出任官职,直到50岁时去世。
相比闵子骞的德行,他的孝行,更为人们所熟知。闵子骞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爱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虐待闵子骞,闵子骞为不影响父母间关系,却并不告知父亲,独自默默忍受。
某年冬天,继母给自己孩子们做棉袄,自己的孩子里面填的是棉花,而闵子骞的填的却是芦苇,因此,闵子骞常常冻得瑟瑟发抖。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沟内。
闵子骞因此被父亲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父亲醒悟,想休掉妻子。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
闵子骞单衣顺母,其孝行一直被传颂赞扬,历代统治者也对其多有宣扬,并对他多次嘉奖祭封。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赠他为“费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追封他为“琅邪公”,北宋神宗熙宁七年在其墓前建祠堂,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改封为“费公”,元人郭守敬所编的《二十四孝》,也将他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闵子骞孝贤天下闻名,宿州市的闵祠村,山东费县的闵子庄,鱼台县的大闵村,及济南市的历城,都争相把闵子骞的出生地和墓冢地作为属地,他们各有各的说词,各有各的传说,至今争论不休,没有定论,作为一个工作在济南的人,还是说一下闵子骞在济南的遗迹吧。
济南闵子骞祠堂始于宋代,公元1074年,齐州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苏辙撰文,苏轼书写了《齐州闵子祠记》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起首一句为“历城之东五里,有丘焉,曰闵子之墓。”明代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闵子骞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
现在,闵子骞墓是市级重点文物,坟墓高约3米,封土直径约5米,呈圆形,四周有多尊石羊、石马、石狮、石龟等石像,还有两棵古树,北侧立着一块刻有“闵子骞墓”字样的石碑,北侧立着一块刻有“闵子骞墓”字样的石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