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阿斯顿马丁的DBR1赛车确实是那一届勒芒的冠军,他们成功阻止了法拉利的连冠,代替捷豹帮助英国车队扳回一城。不过这也成为了阿斯顿马丁乃至是英国赛车在勒芒赛道上的绝唱。
而谢尔比也是在1959年就因心脏病问题而宣布退役,《极速车王》基本是按照真实的历史来的。
故事的高潮,是1966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那是勒芒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正是那一年,福特终结了法拉利的6连冠。
也就是说,自从谢尔比1959年帮助阿斯顿马丁夺冠后,法拉利包揽了1960到1965年间的所有冠军。
了解过这段历史的观众会知道,电影可能不会把重头戏放在福特是怎么打败法拉利的,而是福特最后的三部赛车一起同时冲过终点的“壮举”。
那次事件可谓是改变了车手肯·迈尔斯的命运。
如果不是因为要配合福特完成“壮举”,那他就没必要继续加紧备战下一年的比赛。
如果他可以给自己放个假,那电影高潮部分之后的悲剧也不会发生。
可惜历史只有结果,没有如果。
肯·迈尔斯的悲剧成为了《极速车王》的核爆点,观众的情感能量也因他而爆发,而不是因为福特。
所以这本质上是肯·迈尔斯和卡罗尔·谢尔比两个人的传记片,而不是福特汽车厂商的传记片,《Ford v. Ferrari》的片名更多是出于商业考量,反倒是中文翻译的片名和电影内核更为贴切,迈尔斯和谢尔比都是当之无愧的极速车王。
电影非但不是属于福特的传记片,反而是狠狠黑了福特公司的官僚主义体制。
对于法拉利,美国人却给出了极大的赞赏,所有部件都由技师手工制造,也难怪他们家的车子会这么贵。
但就像电影一样,品质再好的片子没有商业推广,也很可能会亏本。过度追求精益求精的法拉利造车一流,赛车一流,只是他们卖车赚来的钱远不足以支撑他们赛车部门的投入,创始人恩佐·法拉利被迫要卖掉自己的公司。
现实中,法拉利在1969年被菲亚特集团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