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的他依然在说相声,围绕在他身边的声音也没有变化,无外乎就是“郭麒麟的相声天赋如何,他适合干这一行吗?”或者“郭麒麟能否继承发扬德云社,他的相声造诣能否超越郭德纲。”
当然,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大多数人心中,都是否定格式。
不过这时候的郭麒麟也不再在相声路上死纠结,他开始放宽眼光,探索新的出路。
得知儿子有出走德云社的打算时,这个向来强势的父亲罕见地流露出不舍和挽留。
早在郭麒麟五六岁时,看着虎头虎脑的儿子站在小板凳上声情并茂地讲了一段相声,郭德纲神色凝重,点头又摇头,他眼含泪花地表示:
“这小子有天赋,但当年我三次进京才堪堪混出头,十年风雨飘摇,我并不希望他也跟我进这一行吃苦。”
后来,儿子有了自己的主意,坚持要学相声,子承父业,老父亲也乐见其成。
随着年岁增长,郭德纲比当年宽容了太多,儿行千里父担忧,他想把郭麒麟留在身边,当儿子坚强的后盾,语重心长道:
“麒麟啊,你是我看着长大的,说相声我能保你,但其它路,就只能靠自己去闯了。”
但郭麒麟去意已决,他的师傅于谦也支持徒弟出去闯一闯,劝慰郭德纲,“处于郭老师的光环下,麒麟在这一行确实不太好出头。”
和当年的退学一样,老父亲虽然纠结,但最终还是尊重了儿子的想法。
跳离舒适圈的温水后,郭麒麟兴致盎然地和未知世界交手,搏斗在险滩,奋进在激流,少年郭麒麟的志向在远方。
四、
拍戏、上综艺、说相声,出走后的郭麒麟忙得不亦乐乎。
郭麒麟安于这种忙碌,得益于不断的努力和积累,他终于能够以一个德云社少班主之外的身份被大家看见。
他的演技未经精雕细琢但自然灵动,《庆余年》中范思辙一角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他出口成章、幽默得体,超强的综艺感圈粉无数,各大综艺节目争相邀请他,何老师都调侃,哪儿都能碰到麒麟。
这些资源,都是脱离郭德纲的光环后,郭麒麟靠自己争取到的。
毋庸置疑,借着父亲的光,他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可以比普通人少奋斗很多年,但这同样是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不起则落,沉下去也只是转瞬间。
如今的郭麒麟依然面临着二代们共同的困境,父辈们的光芒太盛,养人也灼人,出发容易传承难,他就像是路边的电线杆子,满脑门都贴着“郭德纲之子”几个大字,至于郭麒麟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很少有人会去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