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知画一出场,就吸引着紫薇和晴儿。如果不是因为知画嫁给五阿哥,她们三个人早就是好朋友了。
但当时,因为大家都站位小燕子,所以,对知画,都有那么一分疏离。
站在小燕子的角度看知画,她当然是一个第三者、心机女。但如果站在知画的角度来说,小燕子又何尝不是一个恶人?
晴儿、小燕子都离开了,紫薇身边没有朋友,此时,知画也缺少知心人,两人一拍即可,成为闺蜜,也在情理之中。
两人身份、地位、学识,都差不多,而且还可以常常聊聊育儿话题,自然越来越亲密。在这种亲密的关系下,有时候,紫薇会在心里同情知画,认为残忍的人是小燕子。是小燕子带走了五阿哥,才让知画如此可怜的吧。
琼瑶阿姨没有安排紫薇去见小燕子,其实是为了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幻想。现实中,紫薇跟小燕子,昔日的好姐妹,却再也没办法做好朋友。即便再次见面,也会相见无语、气氛尴尬。
因为她们再也找不到共同语言,彼此之间已经没有熟悉的话题,也许只有回忆,才能缓解那些距离。可是这一面之后,彼此会更加疏离。
与其这样尴尬相见,不如不见。
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
昔日的亲密好友,因为某些原因相隔两地,尽管依然会通过微信保持联系,但是数年之后,再次重聚时,却发现彼此的感情已经生疏很多,甚至比不上身边那些只来往了几个月的朋友。
见了这一面之后觉得,以后还是不要见面的好。也许不见面,彼此还对彼此保留着一点惦念,但是一见面,思念被现实打败,以后不愿再见。
这并非是友情禁不起时间的考验,而是亲密度禁不起距离的考验。接触越频繁就越亲密,越陌生就越冷漠。在心理学上,这称为“多看效应”。
扎荣茨的“多看效应”系列试验中,有这样一个试验。扎荣茨把十二张照片随机分为六组,然后按照不同的方式给被试者。
第一组照片让被试者看一次,第二组看两次,第三组看五次,第四组看十次,第五组看二十五次,第六组一次也没让被试者看过。
看完照片后,扎荣茨将六组十二张照片全部给被试者看,要求被试者按自己喜欢的程度将照片排序,最终结果是,被试者对这十二张照片的好感度,与他们看到的照片次数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系。
这组试验说明,只要多次看到不熟悉的事物,人们对该事物的评价就要高于其他没有看到过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