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同为东方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两者成书年代虽然相隔七个多世纪,但却有诸多可供比较的相似之处。于整体而言,《红楼梦》展现了一幅中国封建时代的末世图景,《源氏物语》则描绘了一幅平安王朝的末世画卷。从细处去考量的话,二者还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如贾宝玉和源氏,如大观园和六条院,如书中的众多女性人物……
《红楼梦》十二钗,国画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薛宝钗和紫姬,她们都是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要求的完美女性,却都以悲剧离场。相较而言,她们的完美之处是相似的,而悲剧之处却不太一致。本文即以薛宝钗和紫姬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为例,通过对比她们的相似和差异之处,分析《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在女性人物描写的异同,并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薛宝钗和紫姬的完美形象薛宝钗和紫姬都是符合传统社会要求的完美女性,两人在容貌、品行和能力等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曹雪芹和紫式部更是不约而同用国花象征二者的,薛宝钗为牡丹,紫姬则为樱花。
1. 牡丹和樱花
《红楼梦》以牡丹象征薛宝钗,出自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当时贾宝玉约同众姐妹一同玩占花名的游戏,薛宝钗抽中的即为“艳冠群芳”的牡丹。书中这样写道:
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牡丹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自唐朝以来,牡丹备受世人赞赏,不仅被尊为花中之王,更有花开富贵之意。薛宝钗在贾府亦是备受赞赏,而她本人亦有追求富贵之意。用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牡丹象征薛宝钗无疑是极为贴切的,这正好与薛宝钗的整体形象相契合。
《源氏物语》中曾有多处将樱花和紫姬联系在一起,如第五卷《紫儿》中曾有诗云“樱花未落约重游”,如二十卷《少女》中紫姬六条院居所旁即栽种着樱花和紫藤。最为典型的当数二十八卷《朔风》中以夕雾视角描绘出的景象:
但见有一个女子坐着,分明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本人。气度高雅,容颜清丽,似有幽香逼人。教人看了,联想起春晨乱开在云霞之间的美丽的山樱。
樱花
樱花之于日本,正如牡丹之于中国,它们都是符合传统审美需求的百花之首。樱花不仅喻指紫姬的相貌之娇艳,更象征着她高贵的出生、良好的品行及正夫人的地位。
2. 薛宝钗的容貌品行
《红楼梦》中曾有两处用“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描绘薛宝钗的容貌,第一次是在第八回中,第二次是在第二十八回中。二十八回中那次更是直接把贾宝玉看呆了:
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傍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正是自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