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原因是表演风格问题
一个扎心的事实是,德云社走红了二十年,在团队成员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坐拥全国最大最有名的相声团体,二十年里居然真没创作出几段脍炙人口的优秀相声。
应该说德云社不缺乏表演人才,创作人才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之所以没有好作品还和他们的表演风格有关系。
德云社引以为傲的几个相声卖点包括“聊天”“互动”“砸挂”和“进攻性捧哏”。
“聊天”意味着相声结构松散,“互动”意味着相声节奏碎片,“砸挂”意味着相声主题跑偏,“进攻型捧哏”意味着相声尺度混乱。
如果按照这几个卖点创作和表演相声的话,小剧场和商演舞台估计还能凑合,但要是到了晚会舞台和电视节目,德云社相声没主题、没内涵、没内容、没审美、没尺寸、没节奏等缺点就会特别明显,这也是为什么郭德纲和岳云鹏屡屡在央视春晚演砸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原因是观众欣赏水平问题
郭德纲早期的相声里也有荤段子、屎尿屁和伦理哏等内容,但其尺度较小数量较少,作为相声表演的调剂还是可以客观存在的。
但随着郭德纲宣称淘汰欣赏水平高的观众,德云社的相声内容里荤段子、伦理哏、屎尿屁的占比越来越高,尺度也越来越大,“于家乐”成了郭德纲相声的固定公式。
郭德纲的徒弟们不仅继承了这些低级内容,还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浪贱”等风格,这种表演内容必然会导致欣赏水平高的观众大量脱粉,随之而来的就是吸引一部分欣赏水平不高的观众。
于是围绕着德云社演员和观众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表演内容越来越低劣,观众欣赏水平越来越低,观众欣赏水平越来越低,演员为了迎合观众就导致表演内容越来越低劣。
举个例子,德云社谢金在某次演出时出现了很多擦边动作和内容,让人感到不适,被观众举报到了文旅部门,但在德云社观众评论区,却出现了大量“谢金终于开窍了”的评价,让正常观众都难以理解。
长此以往,德云社演员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表演内容和表演风格,再加上饭圈经济带来的舒适区,导致德云社演员普遍不思进取,创作和表演水平越来越低,甚至连一些稍微正常的演员都被同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