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哥他们的高三生活给我一种非常不真实的感觉,首先安然和马田家里有钱教养好学习好,在转校转班的时候就不太可能和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在一个班,当然,我也能理解放在一个班是为了展开剧情,但是这真的不太合理,我当年高考,这一年就是在忙忙碌碌的学习中度过,真的很难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共鸣,因为我知道这不是我的青春,我们早早就明白了现实社会的艰难与未来的竞争激烈,所以我们很早就开始明白努力的重要性了,而看四人组一副不求上进天真不谙世事的样子,唉,真的一言难尽。
总之这部剧,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割裂,一方面给我营造真实感,另一方面不符合现实的点又实在太多。
04
最让我离谱的是,三个男生居然都考上了大学,高三上半学期一直玩,下半学期又是马拉松又是各种事的,还没有补习班,见他们好好写作业只有一次,居然能考上?大嘴的设定是天才,咪咪给我的感觉智障,男主父亲走后一直打工,参加完马拉松又去上课了,还一直忙东忙西地帮助别人的青春,这两人也能考上?并且他们的成绩一直垫底,努力半学期,能赶上三年的进度?
果然青春都是别人的,有念爱,有疯狂,能逃学看篮球,能在开学校庆上捣乱,能和学校高材生放烟花,能和街头小混混打群架,最后还能上大学。
最大的害,青春剧里的角色不都是么,不管之前有多“不学无术”,只要到最后关头认真学习几天就能考上大学,甚至是理想的大学。
05
因为不是重庆人,那时候我还很小,所以物价不怎么晓得,但整体还是感觉偏高了,学校门口的面要十几块钱。
四小只的爸妈都是小本生意,给零花钱都是50以上,很多时候几百几百的给,这一点现在很多高中生的零花钱都比不上。
03年一天以跑出租为生的女人,儿子问她一天赚好多钱,说:才几百块钱,然后儿子让她开面馆,这样的家庭贫穷吗?那个时候我爸一个月工资都才几百块(可能我们家是真的贫穷),而且嘴哥一本指南卖五十八十块,这对当时的学生党来说真的不是一笔巨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