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大意,春江花月夜划分三个部分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4-01-30 10:43:01

即使放在今天,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依旧享誉盛名,广为流传。唐代大家张若虚仅仅凭借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副月色撩人,春意盎然,白沙拍水的画面。

在高中语文课本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里,赫然就有一首张若虚的诗词《春江花月夜》,作为全唐的代表之作。

至于有人说,此首诗词千秋不衰,孤篇压全唐,过与不过,还是要从整首诗去一一分析,细细拆解,才能找到客观的答案。

01 融情于景,抒情于诗

开篇,我睁眼望去,就是浓浓的诗情画意从海水的涨浮中升起,高挂着一轮细峡的长月,淡淡朦胧的月色笼罩着整片白沙汀。

泛着春意的江水在湖面荡漾,与海水共同扑打在白沙之上,又悄悄地退了回去。

波浪的起伏,月光的灵动,犹如白色的鱼鳞一圈圈,覆盖了整个神秘的春江。

美,无与伦比的美,在静静的月色中,随着分支的江水,曲曲折折绕过鲜美花草的肥大叶茎,喂养着树林。月光变成了白霜,霜白的雪照在花上,生机盎然。诗人写出了“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绝美诗句,势必成为写景的绝句之一。

春江花月夜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大意,春江花月夜划分三个部分(1)

分不清哪里是月色朦胧的地方,看不见哪里是白沙的白?天地之间,白色成为了一体,寂静的声音从耳边飞来。

这是春江的情色,月的柔和,绘成了美丽的夜晚。

02见月忆昔,吟诗千古

面对漆黑夜空中,高挂的那一轮白月亮,大大的,静悄悄的,令诗人低头,感悟着吹过来湿湿潮潮的海风,找到了月的真谛。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春江花月夜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大意,春江花月夜划分三个部分(2)

究竟是谁最初揭开了月亮的面纱?见证了美丽而又美好的月亮?这江水边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在哪一天,最为明亮地照耀着人们?

是人们内心浓浓的思念,借助着月亮而抒发自己的心意,皎洁,圆润,又像故乡里那面镜子。

人的一生,总是匆匆短暂不过百年。可就是这样人的一生,生老病死,福夕祸旦地望着美丽的月亮。一代人过去了又是一代人继续着先辈的情思,坐在江边望着月亮,望着古老,而又漫长的岁月。

春江花月夜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大意,春江花月夜划分三个部分(3)

但是月亮呢,还是那一轮皎洁的月亮,静静地高挂在天空之中,从未改变。生命就在一代又一代繁衍之中萌发了新的生机,或许这就是人类的使命吧。

诗人静静地站在白沙上,抚摸着黑色的礁石,双眼仿佛看穿了整个世界,或许一切迷团就只是“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是人类在前进过程中的必然抉择,在生命中的一种进化,近乎自然,合乎大道。

张若虚不愧是一代大家,不仅看见了从前月亮的种种,也感叹起了人类的兴衰繁衍。

03说到月亮就离不开愁绪

诗人一路在走,一面四周望着月色朦胧下的夜景。

他抬起手指,点着那一群洁白的云朵,那是向着远方飘去的游子。他又指向青枫浦,那里正是低头痛哭的思妇。

春江花月夜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大意,春江花月夜划分三个部分(4)

由月亮引发感叹,由月亮发惆怅,诗人笔锋一转,直接反问。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月亮,哪里就有淡淡的忧愁。

皎洁的月光映在楼台,照射入窗,黄妆镜里有掩面哭泣的离人。月光啊!月光,它的脚步踏在楼台,不断徘徊有音,让思念流泪啊!

明亮白洁的月光照在窗帘之上,卷之不掉,又照在洗衣服的捣衣石上,挥之不去。诗人将月的样貌,形态,行为,作风研究得何等细致,真正融入生活,步入人心。

这浓浓又细密的思愁啊!鸿雁就算飞得再远,也飞不出去月光照射的地方,鱼儿在水中泛起涟漪,在月色下起舞,令人心碎。

诗人张若虚将人的愁绪化虚为实,一点点进入心的层面,变化成为奇迹,神来之笔,令人不敢相信。“可怜春半不还家。”正是写出了他想回家,却又无法回家的心态。因为地域的相隔,时间的距离,令人叹息良久。

春江花月夜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大意,春江花月夜划分三个部分(5)

满江树啊,满江树!月亮将那离情的愁绪照满这片树林,然后悄悄离开了。

总结:诗人张若虚从三个方面,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描绘了一幅春江花月夜图。不仅有春,江,花,月,夜的细致描写,更是站在了其他诗人不敢企及的高度。月的美丽,生命的沉思,人的离愁共同编织成为一首诗,融情于景。

这首诗的确是千古绝唱,我认为是写诗中无与伦比的瑰宝,虽然在唐代诗海中有许多优秀的精品,但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依旧是最为传诵的诗词之一。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