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若虚,人们不禁会想起他“孤篇横绝”的作品《春江花月夜》,若不是宋人郭茂倩和明代胡应麟的传承接力,他连同自己的作品真的就虚化在唐代的那个明月夜了,不得被今世所传颂。
张若虚和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作为“吴中四士”,然他在“四明狂客”贺知章、“草圣”张旭和“育儿大师”包融面前,张若虚好比影视剧里的路人甲,特写的镜头很少。仕途方面充其量也就是兖州的一小吏,好比西游记里孙悟空“弼马温”的官职,不值一提。在人才济济、群星璀璨的大唐盛典里,相较星光暗淡的若虚同学能写下自己的名字并占有一席之地,实属难能可贵。
都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张若虚对于《春江花月夜》的灵感,也是偶然,说起来和隋炀帝杨广的“春江花月夜二首”有关。据说,当他读杨广作品的时候,心里不禁想,何必用五绝分两首写“春江花月夜”呢?用一篇七言一贯到底岂不痛快,于是便有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等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篇共36句,每4句一个内容,共有9个层次。从韵律、节奏、意境、哲思等方面完美结合,既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浩渺,也有“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朦胧;既有“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的明逸,又有“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空灵。张若虚凭借这幅作品,挣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实现了唐朝文学史上的完美逆袭。
在当时“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那个文风不拘一格的时代,处于盛唐的张若虚的这篇《春江花月夜》,被后世赞美为“向前为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向后清除了盛唐的路”,他的风格破旧立新、迈向盛唐,后人更愿意将这幅作品定为唐诗形成的初开模式,如后面的张九龄,李白,崔颢等,他们的一些作品中都有春江花月夜的影子。
后世有人将《春江花月夜》定义为“沧海遗明珠,孤篇盖全唐”。但孤篇的光芒真正能盖的住璀璨的全唐吗?或许只有全唐盖不到的孤篇。在强极一时、人才辈出的大唐,从来没有谁能凭借以己之能盖得住其他所有人的光辉,李白不行,杜甫不行,白居易也不行,王勃的《滕王阁序》不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不行,就像清代赵翼评价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百年”。但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注定会一直存活在那个千年前明月孤夜的晚上,存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