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县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内蒙古城市。若干年前曾有一句著名口号:“治多伦一亩沙地,还北京一片蓝天”,那些年北京每到春天都要下一阵子黄土,于是印象中的多伦就成了沙漠的代名词,仿佛一年到头风沙漫天,人们每天吃土度日,街上有骆驼走来走去。
汇宗寺山门。
其实历史上的多伦地区河湖纵横、生态良好,早在元代就是一片优良牧场,多伦得名蒙古语“多伦淖尔”,史书译为“七溪之地”,这里地处山地、草原、森林、沙地的交汇处,地貌复杂,水系发达,是首都北方一块战略要地。清代“多伦会盟”后,这里又成为内蒙地区重要的宗教和商贸中心,历史文化深厚。康雍乾三朝是多伦最兴盛的时期,城中聚集了汉、满、蒙、回、藏各族同胞,地位变得空前重要,直到清末才逐渐衰落。本文就以多伦现存的寺庙和老城遗迹为线索,讲述那些在此发生过的、改变了历史进程的故事。
多伦街上的牌楼。
喀尔喀蒙古南归事件汇宗寺是多伦最重要的古迹,位于旧城北两公里处,这里见证了康熙皇帝将漠北蒙古纳入版图的一段辉煌历史。庙内现存的康熙亲撰《汇宗寺碑文》中记载了这次事件的始末。
多伦会盟纪念碑。
明末清初,在今日蒙古地区分布着三大势力:漠南蒙古又称察哈尔部(内蒙古)、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部(外蒙古),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部(西蒙古后来升级为准噶尔汗国)。漠南蒙古问题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解决,划入了清朝版图。天命九年(1624年),清朝中央政府开始仿照八旗制度在内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由中央委派大臣直接节制,称为内属蒙古,这就是今天内蒙古一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