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这两年不知怎地,原本带贬义的“吃货”一词火了起来,有很多人以是“吃货”为荣,到处显摆,甚至有些所谓的“大胃王”直播,还能吸引成千上万的粉丝,但“吃货”们知道自己的祖师爷是谁吗?今天咱们来一起来探究一下。
据《左传•宣公四年传》记载,公元前605年的一天,楚国人送给郑灵公一只鼋(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能随便吃了)。公子宋和子家(即公子归生,郑文公之子)要去晋见郑灵公,半路上,公子宋的食指突然动了起来,就把它亮给子家看说:“以前我的食指也这样动过,结果吃了很多美食,看来今天要有美味吃了”。
《溪壑清音》(山东新泰 张荣群)
两人进门之后,果然看见有个厨师正在宰*鼋,不禁会心地相视一笑。郑灵公见了很奇怪,问他们原因,子家实话实说了。但问清缘由的郑灵公却存心破坏这一“灵验”。鼋肉煮熟上桌后,郑灵公遍邀群臣一起品尝,其中就有公子宋,但唯独没有他的碗筷。面对一脸尴尬的子宋,灵公取笑说:“你看,轮到你恰巧肉就没有了,看来你说的食指一动就能吃到美味纯粹是瞎掰。”
大庭广众之下无端受到羞辱,子宋觉得很没面子,冲动之下,用手指伸进煮鼋的锅里舔了舔汁水(“染指”一词的由来)说:“这不就灵验了吗?”然后扭头而去。郑灵公大怒,声称要*公子宋。子宋不甘心坐以待毙,决定先下手为强,便与子家商量。子家不同意说:“牲畜老了,还不忍心*害,况且是国君呢?”。见子家不同意,子宋就反过来诬陷子家有不臣之心,子家害怕了,不得不上了子宋的贼船。
这年夏天,子宋子家联手*掉了郑灵公。明明子宋是主犯,子家是胁从,史书却记载说:“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史书这样记载,有言外之意,凡是*死国君,如果只记载国君的名字,这是由于国君无道;如果只记载臣下的名字,这就是臣下有罪过。
这就是春秋笔法,暗含褒贬,如果没有《左传》等解读,相信后人很难了解其中的弯弯绕。
再说一下郑灵公。郑灵公,姬姓,郑氏,名夷,春秋时郑国第十二任君主,郑穆公之子。前606年冬十月,郑穆公去世后继位,在位不足一年即因为开玩笑而被*害,谥灵(乱而不损曰灵),故称郑灵公。
我们无从得知,当面对亮闪闪的屠刀时,郑灵公是否有过后悔。有句老话说得好,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郑灵公位高权重,却心地卑贱。为了一件蝇头小事,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自己的下属,最终引来*身之祸,可谓咎由自取。公子家没有担当,被胁从上了贼船,留下弑君的恶名,千载以下,读来仍让人遗憾。
再说下“吃货”一词风行的问题。其实,大伙都知道这是玩笑戏谑而已。这既是一种生活相对富裕后对个人生活质量和品位的再提升,又是一种自我解嘲,没什么了不得。
四君子图(山东新泰 张荣群)
最后,笔者有一个提议,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中国吃货节”,祖师爷不是别人,就是这位凭食指的反应便能预知美味的公子宋。笔者真心希望“吃货”们能“吃”出中国,“吃”向世界,把中国的饮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但不能吃的,比如鼋什么的,千万别吃,小心“病”从口入,甚至触犯法律。
还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货们可以讲究一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生活品味,但千万不能浪费粮食。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来得都不容易,应当好好珍惜。
国学经典欣赏: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公怒,欲*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左传•宣公四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