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是陆川导演于2004年执导的一部影片。尕玉(张磊 饰)本来是个警察,为了调查藏羚羊猎*状况,他假扮记者身份,随考察团来到可可西里——那里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就在这个人类生存的“禁区”,尕玉目睹了一幕幕人性的贪婪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狂暴冲突。
首先是藏羚羊保护站的巡山队员被盗猎人枪*,接下来他们见到了悲惨的一幕:盗猎者逃走,只留下众多只剩嶙峋白骨的藏羚羊。巡山队员在恶劣的环境中追捕凶手,最终只夺回了一部份的藏羚羊皮毛。一方面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另一方面还要与凶残的盗猎者周旋,巡山队员和尕玉面临着生死考验。
影片中发生的一切都曾在现实中上演过。安德烈巴赞说过:“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在可可西里,盗猎者十分猖狂,打破了这里的美丽与宁静,一位北京来的记者冒着生命危险跟随巡山队员深入可可西里腹地,记录了盗猎者们累累罪行罪行并公之于众,推动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设立。陆川导演的这部《可可西里》不仅仅是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环保题材电影,影片里出现了众多的二元对立也值得观众去探讨、去回味。
1.生命与死亡的对立
以大自然为背景,导演将影片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人物本体身上,实质上本片的镜头冷静客观,甚至可以被称为冷漠,无言地记录着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无论偷猎者还是巡山队员,正是这一次次的客观记录让影片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和厚重感。队员刘栋在运送补给的途中不幸被流沙吞没,导演拍摄了他死去的全过程,双腿、腰、肩膀的渐次沉没,最后他消失在这“大漠*手”中。此时的画面异常安静,极力淡化了声音和色彩对画面的助推作用,令观众只能听见刘栋手抓沙子和嗓子的呜咽声,正是在这种极度安静的环境下将生命流逝进行可视化、可听化的塑造让观众真切感受到鲜活的生命在大自然与死亡面前如此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