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天坑的形成过程,介绍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4-04-07 03:00:44

简述天坑的形成过程,介绍天坑是如何形成的(1)

作者 | 丁宝明 中国地质大学

路面塌方!地表塌陷!近年来各地时有“天坑”报道,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被人冠以“鬼神作怪”、“地震前兆”、“连接地心的通道”、“陨石撞击”之名号,在网上传得玄乎。

谣言自然听过就笑,但“天坑”是什么?网友说的充其量叫“地陷”。

真正的“天坑”其实是一种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又称“岩溶”,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由此形成的地貌就叫喀斯特地貌)

就在11月中旬,我国刚发现一处世界级天坑群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亲自公布,就在广西那坡县(后称“那坡天坑群”)。

简述天坑的形成过程,介绍天坑是如何形成的(2)

那坡天坑俯拍图

那坡天坑群由19个天坑组成,大部分容积在百万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那坡县的城厢镇和龙合乡。这是北回归线(即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的离赤道最远位置,又称“夏至线”)以南发现数量最多的天坑群。

天坑底部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植被群落,如董棕、蛇根草、爬树龙、香木莲、棕榈树等,其中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董棕群落,林木均有30米以上。如此高大的天坑野生董棕林还是国内首次发现。

天坑群内还发育有丰富多彩的岩溶洞穴、岩溶峡谷、伏流和瀑布等奇妙景观。

因为这些天坑所在位置交通不便,再加一些天坑发育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上,因此坑内人迹极少,几乎保留了最原始面貌。

简述天坑的形成过程,介绍天坑是如何形成的(3)

地下董棕林(左)和岩溶景观(右)

广西“天坑王国”不虚传

在广西发现天坑群毫不奇怪。事实上,那坡天坑群并不是广西境内唯一的天坑群。广西素有“天坑王国”的美誉,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天坑大部分都在广西。那坡天坑群的发现进一步确立了其作为“天坑王国”的地位。

国内的超大型天坑群有3个都在广西:最大的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有29个天坑;此次新发现的那坡天坑群,有19个天坑;第三的巴马盘阳河天坑群,共15个天坑。

为什么广西天坑这么多呢?这和它的地质有关。

天坑俗称“岩溶漏斗”,由岩溶作用形成。而广西是世界上潮湿热带亚热带岩溶发育最完美的地区,岩溶类型多种多样。著名的“桂林山水”就是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景观。

岩溶发育的地质基础是碳酸盐岩(为可溶性岩石),而广西境内碳酸盐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组合类型还复杂多样,加上其湿热的气候环境,为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硬性支持。

同时广西南近海洋、北连大陆,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处在东亚季风区,年降水量1100~2700毫米,地下河和地表水资源极其丰富。这些因素凑在一起,为“天坑”的形成创造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

简述天坑的形成过程,介绍天坑是如何形成的(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