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山主人是谁写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了什么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4-04-18 07:26:07

先带大家来回忆一首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芙蓉山主人是谁写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了什么(1)

刘长卿和他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这应该是一首小学的时候学过的诗,当时没在意,也不知道这座芙蓉山在哪里,等到懂点事了,稍微看了点书才知道,这座芙蓉山原来就在我们大长沙,具体地点是长沙市宁乡市青山桥镇,镇里就有座芙蓉山,山不是太高,因为有传说中的神仙驻守于此,所以也算是比较有名的了。

今年这长沙的九月并不太友好,秋高气爽就别提了,太阳影子都看不着几次,作为一个喜欢时不时出外散散心的我,也只有看黄历挑时间出去浪了。前两天,托苍天的福,雨稍微停了下,加上许久没出外,就携妻与子去了趟宁乡芙蓉山,去时盘旋山路而上,参观完普济寺后,又沿古麻石路而下,可谓兴起而至,兴尽而归。

芙蓉山主人是谁写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了什么(2)

有些让人抓狂的长沙天气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乡愁,那么,芙蓉山就是我的一个乡愁,尽管这个乡愁所在我在今天之前还没有去过。之所以把他认定为乡愁,是因为我小时候爷爷奶奶带得多,作为田坪水库外地移民的一个家族,爷爷奶奶包括爸爸妈妈在内,芙蓉山都是他们一辈子魂牵梦绕的故乡,直至爷爷奶奶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仍然在念叨。

等到长大一点了,课文里出现了我听起来很熟悉的一座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茫中带着一点温馨,隐世中带着一点期许,寂静中带着一点人声,中唐大诗人刘长卿的这首诗让现在的人有种恍如隔世亦真亦幻的迷离又现实的感觉。当年,因性格刚烈被政敌构陷而贬谪到广东的刘长卿路过长沙(他被收藏的《唐诗三百首》之中的《长沙过贾谊宅》也是在这时候写的,刘长卿一生有两次贬谪,就是不知道是哪一次了),顺便造访了南楚名山——芙蓉山,贬谪之心是伤感的,但看山之心是闲淡的。原来,芙蓉山千年以前便已经有人在这里生息劳作,便已经有文风在这里浸润,也难怪千年以后能够成为南楚名山,能成为藏真纳气蓄仙供佛的灵韵所在。

芙蓉山主人是谁写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了什么(3)

刘长卿画像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芙蓉山在普通大众的心目中的神圣原因,大概多半不是因为刘长卿的名诗,而是因为清庵老爷吧。清庵老爷是作为信徒的奶奶生前一直恭敬的真神,每逢初一十五,奶奶祭祀上香的时候,清庵老爷是必请的一座神佛。清庵老爷原名夏天圭,宝庆人,元朝中后期人,幼时有佛性被迁至宁乡芙蓉山,能口颂阿弥,身骑白虎。早年得道成佛,能辨阴阳福泽当地,十二岁便舍肉身而成佛,尸身十八年不腐,尚能生新毛发。这些都是奶奶曾经告诉过我的传说,作为唯物主义者,自然是不信的。

但既有此说法,便非空穴来风,因已无任何史料可查,我便暗自揣测了一番。但凡民间传说成佛成仙者,皆是英雄人物,皆有为民敬仰的道理所在。很多当时就能被黎民百姓祭拜的英雄人物,大抵不能被当权者所容许,所以多数又都改名换姓而受香火供奉,再加点神佛传说,以求陵寝安全。清庵老爷既生于元中期,又从邵阳迁至宁乡,估摸着应该就是一位心念旧宋反抗蒙元暴政的英雄人物。

芙蓉山主人是谁写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了什么(4)

湖南宁乡芙蓉山普济寺

史载,宋末元初,南方恰好是多路抗元势力风起的时候,长沙宁乡一带往往是起义军队北上阻击蒙元铁骑的必经之路,清庵老爷大概应该就是这些义军中的一位杰出领袖,战死后便埋骨宁乡,匿名被人们祭祀。与他几乎同期的青山桥田心村三角寨贺陈姚三兄弟(三个寨主,铜马一郎贺兴隆,铁马二郎陈源隆,白马三郎姚延曙)抗元势力也是如此,现三角寨也是香火旺盛之地。而他所带领的队伍,辗转抗元失败之后,大概就地安居,成为了青山桥本地居民了(我这个推测还是有点根据的,记得一位邵阳朋友跟我讲过,他说青山桥方言跟邵阳话的很多发音都是相似相近的,而语言和乡音是能说明问题的)。

数百上千年以降,无论是诗人刘长卿,还是抗元义军,都已经消失于山林之间,长卿因诗而闻名于世,义军们却匿名而受享,在我看来,却也殊途同归,因为,千百年后还有人记得你,这就已经足够。

芙蓉山主人是谁写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了什么(5)

宋末元初形势图,长沙城曾经铁血抗元

于普通大众而言,人生短短数十年,于沧海或为一粟,于九曲就只一滴,很多人不甘或者恐惧于肉体消亡后的不可名状,或奋起以求流芳千古,或堕落以享遗臭万年,但终究抵不过世事苍茫,沧海桑田,千百年后你又记得谁?谁又记得你?就像芙蓉山中的那尊神像,只能供人吊唁,供人暗自揣度了。何不收拾起莫大的功名利禄之心,沉下心来做一做自己认为的有益之事,不为享人以香烛,而仅止于无愧短暂而有意义的一生,多好?!

芙蓉山主人是谁写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了什么(6)

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题外说一句,刘长卿此诗中的“芙蓉山”也像其他名人名山一样,很多地方都在争夺,现在的倾向普遍集中于湖南长沙宁乡和湖南郴州桂阳两地,我们也不能穿越回去见证到底是哪个地方,但一个人一首诗能让两个地方都熏染上一千几百年前文风,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幸事。正所谓"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大不了就让刘长卿走走穴,两边都任职,两边都因他而发达,他自己也能多享一份待遇,多得一份敬仰,何乐而不为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