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对这首诗的词句释义和意境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表面看似乎字字“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情在景中,事在景中”,而情非直抒、事不明写,这给解读带来难度,歧义难免,多解也成必然。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创作背景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以此看来,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刘长卿(718年—790年),字文房,祖籍宣城,家居洛阳 。唐朝时期大臣、诗人、儒学大家。天宝年间,进士及第。至德年间,授监察御史,迁长洲县尉。大历年间,出任江淮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坐贬睦州司马。刚直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名作《逢雪宿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古诗注释】①芙蓉山:地名。各地以芙蓉山命名者甚多,《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流传古今,可是诗中的芙蓉山却湮没于岁月的长河,令人唏嘘。那么,这座巍然屹立于唐诗中的芙蓉山究竟位于何处呢?从古至今,名为“芙蓉山”的地方有7处:山东省临沂市南有芙蓉山,福建闽侯县北有芙蓉山,四川、云贵高原有芙蓉山,广东韶关市有芙蓉山,湖南安化县有芙蓉山,湖南宁乡县西有芙蓉山,湖南桂阳城西有芙蓉山。纵观刘长卿的一生,其与山东、福建、四川、广东甚少交集,其诗文鲜有描述这些地方。《刘长卿行年考述》没有提及这些地方。现在就只剩下湖南的芙蓉山,可是湖南的芙蓉山也有三地,到底是何处呢?分析湖南三地芙蓉山的历史地理,安化安化芙蓉山位于安化县东部,旧曰梅山,山周围百多平方公里居民很少。宁乡宁乡芙蓉山位于宁乡县西南边陲,接安化县界,旧曰青羊山。桂阳桂阳芙蓉山位于桂阳县城西二里,紧靠盛产铜矿的大凑山,今名宝山。《刘长卿湖湘诗重系年》作者肖献军先生考证:“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春至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秋刘长卿任转运使判官,出使湖南。湖南桂阳自古为“三湘之屏藩,两粤之管钥”,乃中原与岭南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异常重要。刘长卿作为转运使判官,主管交通运输,对于湖南的南大门桂阳不可能不重视,必须要到桂阳。刘长卿肯定要到矿冶银监视察。从桂阳监城到大凑山矿区,芙蓉山是必经之路。《刘长卿诗词全集》共载五百零二首诗词,其中差不多有十分之一的诗词跟湖南有关,可见诗人与湖南的深厚感情。而诗人关于桂阳的诗词除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之外,还有两首。综上所述,《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中的芙蓉山就是湖南桂阳城西的芙蓉山!
②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白屋意思是茅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三公有司,或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也指平民: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对于“白屋”一词,有人解释为“白屋,是因屋上积雪呈白色而称”,此种解释纯属望文生义牵强符合。其实,“白屋”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它用法虽然不是那么复杂,但义项较多,稍不留意就会造成误解。这里是指贫寒低下之人居住的房屋。其解释有二:一说指不施采色、露出本材的房屋。一说,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例如――
1、《汉书·萧王之传》:“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颜师古解释日:
“白屋谓白盖之屋,以茅覆之,贱人所居。”)
2、《汉书·王莽传》:“开门延士,下及白屋。”(颜师古注:“白屋,谓庶人以白茅覆屋者也。”)
3、宋程大昌《演繁露·白屋》解释:“古者宫室有度,官不及数,则居室皆露本材,不容僭施采画,是为白屋也已。
4、元李《日闻录》曰:“白屋者,庶人屋也。《春秋》:‘丹桓公楹,非礼也。’在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黄主)黄色也。按此则屋楹循等级用采,庶人则不许,是以谓之白屋也。”
5、清李渔《玉搔头·缔盟》:“故此把白屋寒儒,都认做青云贵客了。白屋是贫寒低下之人居住的房屋的意义也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