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二十大毒蛇排行榜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4-04-26 21:36:53

六、莽山原矛头蝮(莽山烙铁头)

莽山原矛头蝮旧称莽山烙铁头蛇,也被民间称为“小青龙”,是蝰科蝮亚科原矛头蝮属的一种中大型头侧具有颊窝的管牙类毒蛇,是中国特有种。成体全长可达2米以上。头大,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吻端钝圆。头被小鳞,平滑无棱。头体背面具草绿色与橄榄绿色相杂形成的迷彩样花纹,尾后半段淡绿色或几近白色。背鳞25-25-17行,除中段最外行平滑外,其余均具棱。其栖息于山区丛林。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为食。卵生。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两省。模式产地在中国湖南省宜章县平坑区莽山。由于数量稀少,被誉为“蛇中大熊猫”。

莽山原矛头蝮毒液以血循毒素为主,含少量神经毒素。临床数据显示,患者被莽山原矛头蝮咬伤后出现局部疼痛肿胀,3天后肿胀消退,但第5天患者以前的旧伤部位出现异常血肿,检查后发现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血液无法凝固,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提示莽山原矛头蝮毒液中含有较强的凝血毒素,可导致消耗性凝血病。 莽山原矛头蝮的毒性经常被夸大成中国甚至世界最强,经研究测得莽山原矛头蝮半数致死量仅为腹腔4.3毫克/千克,远低于中国大部分毒蛇平均水平。但其排毒量较大,平均排毒量约为300毫克。

世界二十大毒蛇排行榜,(9)

真美

世界二十大毒蛇排行榜,(10)

真美

七、银环蛇

银环蛇为眼镜蛇科环蛇属中等偏大的前沟牙类毒蛇。头椭圆且略扁。脊鳞扩大呈六边形。背面黑色,自颈后至尾末有数十道白色横纹,通身白环宽度皆明显小于相邻黑环宽度。腹面污白色。幼体枕部有1对较大的白色色斑,随年龄增长逐渐褪去。其栖息范围广泛,山区、丘陵、平原都能见其踪影。夜晚到水源地附近捕食鱼、蛙、蛇、蜥蜴、小型啮齿动物等。中国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中国以外分布于缅甸、越南、老挝。

银环蛇是中国毒性最强的蛇类之一,致死率非常高,是中国致人死亡数量最多的毒蛇。毒液以突触前神经毒素和突触后神经毒素为主,毒牙较小,被咬伤后几乎看不见伤口,且伤口不红不肿,容易被忽视而贻误治疗时机。伤者一般在1~4小时后出现头晕眼花、眼睑下垂、四肢乏力、谈吐含糊等症状,进而出现全身肌肉瘫痪、呼吸困难、呼吸麻痹等症状。急救时,应及时为患者佩戴呼吸机,并尽快注射抗银环蛇毒血清。

世界二十大毒蛇排行榜,(11)

八、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就是我们口中所称的“过山峰”,为眼镜蛇科眼镜王蛇属的大型前沟牙类毒蛇。眼镜王蛇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中国的眼镜王蛇个体体型相对较小,全长一般3米左右,世界最长纪录为5.58米。头部椭圆形,与颈不易区分。顶鳞正后有1对较大的枕鳞,成体背面黑褐色,颈背有1个“^”形黄白色斑,自颈后到尾端有多道黄白色横纹。 生活于沿海低地、丘陵至海拔1800米山区,水源丰富、林木茂盛的地方。白天活动。以捕食蛇类为主,也可捕食鸟类与鼠类、蜥蜴等。雌蛇在繁殖期会将落叶聚拢于卵上,并盘伏于此,直至幼蛇孵化。在中国分布于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香港、海南、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中国以外分布于东南亚及南亚各国。

眼镜王蛇的毒液以突触后神经毒素为主,含有血循毒素。受害者被咬伤后毒素会迅速袭击被咬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局部疼痛肿胀,视力障碍、吞咽困难、全身乏力、呼吸衰竭等症状,部分会出现肝肾功能衰竭,少数出现坏死。毒液发作速度极快,是中国致死率最高的毒蛇。

世界二十大毒蛇排行榜,(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