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半球分界线和东西半球分界线,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分界线符号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4-05-06 08:13:59

因为纬线是天然确定的,经线却不是。

地球在东西方向的周长是大体相等的,而在南北方向的周长,则会随着纬度增加而不断缩小。在地理学中,赤道被定义为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轨迹周长最长的一条圆周线,这是条唯一且确定的纬线。

赤道的产生,乃是自然之理,本初子午线(也就是0°经线)的产生,则体现着历史的演变和国际影响力的竞争。

南北半球分界线和东西半球分界线,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分界线符号(1)

托勒密地图,13世纪抄本版

我们今天所说的经纬线概念,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的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埃拉托斯特尼首次提出了经纬线,并测算了地球的周长。公元2世纪,托勒密在其著作《地理学指南》(Γεωγραφικὴ Ὑφήγησις)中,首次使用一致的子午线绘制了世界地图。

经线垂直于纬线,且周长大体相等,理论上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被定为0°经线。作为衡量东西的标准,托勒密以非洲西海岸以西的“幸运岛”为基准设定了子午线。一般认为幸运岛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加纳利群岛,不过在托勒密的地图中,它的位置更接近于今天的佛得角群岛。

南北半球分界线和东西半球分界线,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分界线符号(2)

16世纪制图名家墨卡托绘制的世界地图,这张地图以佛得角群岛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托勒密著作的影响力延续千年,一直到16世纪,西方的许多地图都是以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作为蓝本的。但还是有很多人希望能找到“天然”的子午线,比如哥伦布就认为,指南针指向了大西洋中北部的某地,那里正是天然子午线的所在。在1493年,西班牙与葡萄牙两国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仲裁下,以佛得角以西370里格的经线为基准,划分了东西半球的势力归属,这条著名的“教皇子午线”,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经度起点的看法。

南北半球分界线和东西半球分界线,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分界线符号(3)

指针标注之处即为耶罗岛,以此为基点设定一条0°经线,恰好可以避开西非海岸线,不会穿过很多大陆上的国家,这就避免了一国的东西两部分横跨0°经线的尴尬

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子午线的划分与地磁场无关,但不管怎么说,还是要确定一条经线作为衡量东西的标准。163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红衣主教黎塞留决定以加纳利群岛中的耶罗岛作为子午线的基准。加纳利群岛位于西非海岸以西,耶罗岛又位于加纳利群岛的最西方,当时的法国人认为这座岛屿是旧大陆的最西端,恰好与巴黎的经度相差20度,很适合作为经度的基准。(后来,人们发现耶罗岛与巴黎的经度差并不是20度,但还是以巴黎以西20度作为经线的基准)

南北半球分界线和东西半球分界线,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分界线符号(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