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季风
(1)季风的概述
大陆和海洋在一年里增温和冷却程度的不同,就会引起季风。冬季大陆冷却快,温度比海洋上低,使大陆上的气压比海洋上的高,空气由大陆流向海洋;夏季大陆增热快,温度比海洋高,使海洋上的气压比大陆上的高,空气从海洋流向大陆。因此,随着冬夏季节的交替,盛行风向发生方向相反的变换。
海陆之间气温差越大,气压差也就越大,季风则越强盛。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季风现象,但以亚洲南部和东部的季风现象最为显著。由于东亚和南亚(及东南亚)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这些地方季风的形成和特点都有很大的不同:东亚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南亚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共同作用引起的。
(2)东亚的季风
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的东端,面临着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太平洋)。由于海洋热容量大,夏季升温比大陆慢,冬季降温比大陆慢,而大陆热容量小,夏季升温迅速,冬季降温也迅速。这种情况下,冬季大陆上的温度比海洋低,使得大陆底层大气温度比海洋底层大气低,密度大,气压值高。
因此,在冬季,亚洲内陆寒冷,亚欧大陆中心(在蒙古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盘踞着一个强大高气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气压数值平均高达1040百帕(标准大气压为1010百帕)。
高压区中心的空气辐合下沉,积聚形成一个规模很大的干燥寒冷气团。这时候,亚洲东面的太平洋高压减弱退缩,南面的印度洋气压较低。这样的气压形势,使得蒙古高压的冷气团不断南下,成为强劲的冬季风。
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即东部季风区),正好处在大陆与海洋高低气压中心之间的过渡地带,为冬夏季风运行所必经之地。冬季盛吹偏北风,夏季盛吹偏南风,年年年如此,很有规律。所以,中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季风国
(3)南亚的季风
印度和中南半岛及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沿岸各国,由于夏季亚洲大陆强烈增温,又为低气压经常活动的区域,而在印度洋上是高气压,海陆之间气压差特别大,受印度大陆上的热低压吸引,形成海洋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并与当地的西南季风合并使得夏季风增强,其风速比东北季风强两倍以上。
冬季,亚洲大陆强烈冷却,常为高气压盘踞,印度洋上为低气压。因此,从大陆上吹来了东北季风。亚洲南部的东北季风与东北信风一致,并使之加强。但是,南亚季风的冬季风不如夏季风强。(注意,南亚季风以印度最为典型,故以下内容以印度为例)
1、2月份是南亚一带的凉季,通常在东北风的控制下(印度北部平原因受北面青藏高原阻挡,冬季风绕路,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由于远离冬季风源地,南亚的“冬季”从来都没有寒潮大风。
凉季过后的4、5月份是热季。此时,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北季风基本已经退出印度半岛,西南季风的势力很弱。整个半岛的降水很少,而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烈,是个酷热干燥的季节。
从6月份开始,随着从海上吹来的西南季风逐渐增强,印度雨季开始。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海洋水汽,半岛上空对流旺盛,阴云密布,大雨夹杂着强烈的雷电而倾注下来,连续三个月阴雨不断。9月中旬以后,随着气压带风带南移,夏季风开始撤退。
四、雨的形成条件
1.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它反映了空气距饱和空气的程度。相对湿度,用RH表示。表示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和气压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得数是一个百分比。(也就是指某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同温度和气压下饱和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之比,这个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例如,某机房平常所说的湿度为60%,即指相对湿度。)
2.相对湿度计算公式
3.相对湿度与降水的关系:
(1)空气相对湿度达到1时,或空气水汽含量过饱和时,空气中的水汽会以附着在凝结核上的形式凝结出来。
(2)当空气遇冷时,空气饱和水汽含量逐渐下降,而空气实际水汽含量不变,相对湿度逐渐增大,当达到过饱和状态时,水汽发生凝结形成降水。因为对流层中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上升的气流可能会发生降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的气流,空气会逐渐降温,易形成降水。
(3)当空气逐渐升温时,空气饱和水汽含量逐渐上升,而空气实际水汽含量不变,相对湿度逐渐下降,所以一般下降的气流或者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会逐渐升温,一般不会产生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