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是由川剧派生出来,以单人说唱故事为主体的四川民间曲艺品种。表演时,演员左手持苏镲、檀板,右手持竹签击打伴奏。因主要乐器苏镲系以红绸下垂,状如荷茎托叶而得名。主要流行于四川地区,约形成于清中或清末时期。
荷叶之所以能够从川剧派生出来自成一种说唱艺术品种,是因为早期的川剧艺术团体都是民间性质的,全靠演出收入来维持其生存,一旦收入不佳,团体便会解散。当团体解散后,一部分人有可能去搭了其他的川剧班子;难以找到新的戏剧班子搭,又不愿放弃艺术谋生手段的一部分人,则采取了单打独斗的方式。拿着一副檀板、一面锣、一根竹签走上了街头、茶馆,用川剧说唱技能,将川剧中的一些故事简化后进行说唱表演。以后,便自己创作出一些适宜听众胃口的精彩段子。时间长了,人员多了,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荷叶艺术品种。代表剧目有《武松传》《济公传》《小菜打仗》《耗子告猫》等。
荷叶道具 巴南区文化委员会供图
荷叶的道具主要有三种:铜制苏镲一块,呈圆形,直径22厘米,厚1.5厘米,圆周中凸形,凸中系一块0.5米红绸或红纱巾,酷似荷叶。檀板三块,表演时用两块打击一块。竹签一支。
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有长寿区、巴南区两区申报的荷叶项目列入。
(一)荷叶
长寿境内的传统曲艺品种——荷叶,主要分布在石堰镇及周边地区。荷叶是直接由川剧派生出的一个曲种。初期的荷叶实际上是川剧的清唱,主要清唱折子戏或川剧片段。其唱腔与词本完全袭用川剧,苏镲、竹签、檀板敲的完全是川剧的锣鼓点子,只是做了些简化。因此,它又被称为“川剧荷叶”或“黄派荷叶”。大约在民国初年,荷叶传入长寿,在长寿各地均有分布。
据艺人回忆,过去长寿地区的川剧戏班演出,向观众介绍演出剧目剧情时,一般都选取剧中精彩一段,采取表演荷叶的方式,绘声绘色地演唱。这样逐渐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戏班在演出前必会唱几段荷叶。长寿地区荷叶的祖师爷当属何克纯、李华飞,他们在长寿石堰镇麒麟山下居住,以演唱荷叶为生。由于当时文化生活很单调,有逢年过节、建房上梁等重大节庆或人生喜事时,民众便请他们在茶房酒店、街前巷尾表演荷叶。此艺可由一人演唱或几人对唱。苏镲可以做川剧的锣鼓声,打川剧的各种过场,能唱昆、高、胡、弹四种调子。演唱的人唱久了,移植于川剧的剧目唱完了,就唱全本小说,把小说选取一段,或从头唱起,半唱半说,搞得非常热闹。
荷叶的唱腔基本移植于川剧高腔。主要曲牌有【红衲袄】【江头桂】【香罗带】【梭梭岗】【流水腔】【富贵花】等,主要板式有【散板】【一字】【二流】【三板】等。四川荷叶以竹签敲打苏镲与击板相配合为其伴奏。其所击点子均系简化了的川剧锣鼓点子,每开唱前打击一段前奏,称为“闹台”。演唱中击板以控制节奏,同时敲击苏镲打出一些情绪表现所需要的效果音响。唱词格律与金钱板颇为相似,惯用七字句和十字句,有“号啕韵”“螳螂韵”“提希韵”“崆峒韵”等十几种韵。内容简洁明了,有韵律、押韵、顺口,节奏感强,不仅增添气氛,还非常有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作用,具有浓郁的乡土地方特色,有一定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余书成,男,重庆长寿区人,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荷叶代表性传承人。他1956年拜师学习荷叶,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表演风格:节奏感强、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内容朴实、韵律别致。
(二)麻柳荷叶
麻柳荷叶特指至今还留存于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的这一曲艺艺术。
历史上,麻柳场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水码头,商贾、艺人来往不绝,为各种杂耍、曲艺技能艺术提供了落脚生根的条件,所以,在清末民初,川剧的吐火、变脸,以及四川清音、竹琴、金钱板、荷叶等曲艺品种得以在这里流行。
荷叶什么时候传到麻柳场上的,已无史料可考。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明讲述,她的老师余世静(已故,生于1914年)曾经向她提及师祖:“老师姓曾,外号叫‘曾不错’,是从成都来的,民国初年到麻柳场演出。”余世静十来岁的时候就看见茶馆里有人唱荷叶,表演最盛是抗日战争时期。那时,三天一场,麻柳场上的3家大茶馆,场场都有说评书、唱荷叶、打金钱板的。当时,麻柳场上就有人学唱荷叶。
早期的荷叶是川剧的清唱,主要是一人多角色地演唱川剧折子戏或片段,唱腔和剧本皆沿用川剧,而且竹签、苏镲和檀板等乐器的使用也是按照川剧锣鼓的韵律进行,故被称为简化了的川剧。后来,随着这种曲艺形式的不断演进,荷叶不再演唱川剧,而改为单独说唱故事。
麻柳荷叶演出时,演员左手拿苏镲、檀板,右手持竹签击镲伴奏。通常是一个人站唱,少有二三人对唱的。荷叶唱词格律与金钱板颇为相似,惯用七字句和十字句,因此荷叶和金钱板在曲目上经常可以互借。荷叶唱词分长篇书和故事段子,长篇书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话本演义,在茶馆书场演出时,每部书可说唱数月之久。后来荷叶常与麻柳金钱板、花鼓等其他的曲艺同台演出,为了增强其观赏性并节约时间,因此大多改为演唱以表现忠义、孝道等为主体内容的精彩段子。荷叶词表演一般分三部分:开场导语、主词演唱、谢词。用一根小棒敲打在用铜制作的荷叶上,边唱边打。表演场所一般设在茶馆、街头、院坝等,是当地居民品茶休闲娱乐的方式。
荷叶《良心》表演者:李明 巴南区文化委员会供图
荷叶是一种演唱难度系数很大的曲艺种类。因为无论是演唱“长篇书”或者“段子”,都涉及故事情节。情节是通过千姿百态的人物展现出来的,荷叶演员一个人要把这些千姿百态的人物展示出来,就必须能表现生、旦、净、末、丑各类人物行当,还要有对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演绎,同时,还要将乐器的演奏与故事情节的表述融合得天衣无缝。荷叶因其自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和特征而成为巴渝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李明,女,重庆巴南区人,重庆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荷叶代表性传承人。1983年,李明拜师著名荷叶艺人余世静学唱荷叶,并随其一起到本区乡镇和市内其他区县的乡镇演唱荷叶。其技艺渐臻圆熟,受到观众的喜爱。她的荷叶表演道具运用自如,说唱结合,乡土气息浓厚,曲调优美,节奏鲜明。
摘编自: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之《曲音袅袅》